金色西溪 发表于 2024-3-26 14:54:37

观影笔记之大荧幕初体验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3"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3"><!--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观影笔记之大荧幕初体验</p><p>&nbsp;</p><p>之前几年,因各种原因,几乎没怎么看影碟,也没有购新碟,弄得原来的碟商也失联。近来因安装好家庭影院,勾引起观影的兴致。新找到一家靠谱的碟商,一股脑儿补了百来张新碟。虽然迁居时弟弟来跟我说有专门的网站可以看电影,再小众、再老旧的电影也可以找到,甚至把他自己的账号也告诉我,还教我怎么操作。但在我,总是割舍不了对DVD的偏好。贾樟柯在《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之后》中写他自己的淘碟体验(当时是1999年):&ldquo;有一天下午,在当代商城附件的一家商店,我同时买了两张VCD光盘。一张是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一张是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起初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当车过大钟寺附近楼群外的那片田野时,突然意识到我用几十块钱,就把两个大师的两部杰作装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心里猛然的一阵温暖。&rdquo;拥有大师杰作,这种温暖感与满足感真是一样的。在我刚开始接触碟片的时候,正是照着贾樟柯作序的《淘碟》提供的感觉,构建自己的家庭影像资料馆。</p><p>&nbsp;</p><p>虽然老婆警告我说地下室的甲醛还超着标呢。但实在是大荧幕的吸引力太大,加上饥渴了几年,以及对近年新片、好片的渴望,趁着周末的闲暇,陆陆续续的看了几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奥本海默》,去年的奥斯卡最佳《瞬息全宇宙》。(一部大赞,一部太烂。奥斯卡的眼光有时真没法评价。)去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西线无战事》,去年戛纳金棕榈《坠落的审判》。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现在叫最佳国际影片)和戛纳金棕榈的审美一贯在线。</p><p>&nbsp;</p><p>又重温了不知看了多少遍的两部黑白经典: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和姜文的《鬼子来了》,再次被大荧幕展示的细节深深震撼。也突然发现,两个片子竟用了同一段铜管军乐。查资料,是日本海军军歌《军舰进行曲》。仔细回想起来,这首曲子似乎是不少电影中的常客。</p><p>&nbsp;</p><p>若干年前,我用手提电脑看碟,很方便随时停下来写几句感受,当时的激情汇成了梦呓般的《一个人的狂欢&mdash;&mdash;观影随笔》。不知道现在这个文件存放在哪个硬盘,那些被封存的年轻的粗糙的激情是否还能读取出来?是否还鲜活依旧?</p><p>&nbsp;</p><p>当我选择以看电影的方式观察、接触、探究外面的世界,精彩的镜头传递给我一闪而过的激情,滋润我不再年轻的心灵,拯救我因迟钝于日复一如的庸常而日见枯槁的灵魂,或者偶尔勾引起尘封已久的记忆。于是,大荧幕前的观感,促使我重新用笔记录不甘寂寞的内心的狂欢,欲停驻逃逝的时光。</p><p>&nbsp;</p><p>再记录这次观影对配乐的一点感受。</p><p>&nbsp;</p><p>《西线无战事》中有一段反复出现的由合成铜管乐演奏的如圣咏般的单调旋律,只有三个音组成,简单到极致的主导动机,配合画面却带来一股巨大的戏剧张力和冲击力,气氛肃杀、压抑,充满大战间歇无处逃避的宿命感,战争机器不停运转的无力感,与人命如草芥的悲凉感。这极简却极具共鸣的三个音,是对战争的最强烈的控诉。《西线无战事》应该正是凭着这三个音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这段具有冲击力的配乐让我想起被《闪灵》、《战争与和平》及《第七封印》等众多电影中使用过的格里高利圣咏《愤怒的日子》。</p><p>&nbsp;</p><p>《坠落的审判》刚开始看以为是意外事件的悬疑剧,看下去却是一部讲述家庭亲情关系的伦理剧。这也是导演吸引观众的叙事能力,难怪又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片中多次出现小男孩学钢琴的片段。刚听到开头几个音,我一个激灵,这不是《阿斯图里亚斯的传奇》吗,我大学时学古典吉他学了半吊子用来炫技的曲子啊!现在才明白这原来就是一首钢琴曲,不过西班牙作曲家阿尔贝尼兹自己把它改编成了吉他曲,然后作为吉他独奏名曲广泛流传。现在《阿斯图里亚斯的传奇》的吉他独奏各种版本都有,就是找不到一个钢琴演奏的版本。西班牙人骨子里那种弗拉门戈式热烈奔放的性格,大概只有用吉他的扫弦才能表现出来。然后又听到小男孩弹肖邦的《e小调前奏曲》(作品28第4首)。记得读到过女儿的钢琴老师孙韵教授回忆傅聪先生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傅先生要给附中的学生上大师课,说肖邦的前奏曲&ldquo;不是给小孩子弹的&rdquo;。安东&middot;鲁宾斯坦也认为《e小调前奏曲》是最富有悲剧性的音乐作品之一。傅先生解读这首曲子,&ldquo; 这儿已经没有&lsquo;我&rsquo;了!&lsquo;空&rsquo;的&lsquo;神秘&rsquo;的感觉。悲歌,很明显的苦,号啕大哭,简直是呼天喊地!&rdquo;电影里面偏偏安排一个小男孩来弹这首悲歌,也暗示了他正承受着超越年纪的巨大悲剧和压力。电影中有个镜头,小男孩在艰难地单弹左手低声部的旋律,悲苦之外更觉孤单,然后他妈妈过来,加上右手高声部的歌唱,带来和声的细微变化,悲苦就有了分担。</p><p>&nbsp;</p><p>又想起伯格曼的《秋日奏鸣曲》,也是使用肖邦的前奏曲作配乐,《a小调前奏曲》(作品28第2首),同样悲情的音乐,描述至亲的亲人间的相互折磨,表现不可抗拒的命运。</p><p>&nbsp;</p><p>看完《坠落的审判》,又勾引起我重温无比亲切的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这算观影的副产物。作为女儿在附中学习期间下过苦功的一部完整的套曲,我有幸作为陪练,也聆听了孙教授对其中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小节、甚至每一个音符的精雕细琢,听到了孙教授转述傅先生对前奏曲的解读。傅聪曾说:&ldquo;如果肖邦的作品全部不幸遭毁,只能挑选一部作品作为代表保存,那部作品就是前奏曲作品28。&rdquo;</p>    <!----></div>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3-26 15:09:21

欣赏学习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3-26 15:10:37

挺有情趣的,既观看了许多影片,又开展了影视评论,提升了品质!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3-26 15:10:57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3-26 15:13:54

如今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能像你这样投入观看影片又能深层次地开展评论的人屈指可数了,了不起啊: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金色西溪 发表于 2024-3-26 19:39:05

谢谢成版主欣赏!

大美北苑 发表于 2024-3-27 15:58:42

欣赏学习!

义乌辽鹤 发表于 2024-3-27 17:38:24

学习,欣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观影笔记之大荧幕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