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襄 发表于 2024-5-29 22:01:35

我的清华情结(陈允康)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13"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13"><!--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我的清华情结</h3><p style="font-weight: 400;">&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陈允康(1955级)</p><p style="font-weight: 400;"> 我从小就想进清华,这是源于我的父亲,他是1920级的清华学子,小学毕业时父亲在我纪念册上题字&ldquo;自强不息厚德载物&rdquo;,这是我第一次领受清华校训,虽然并不很理解。中学时我就随父亲参加上海清华同学会的一些活动,1951年我和孪生弟允济一起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圆了我的清华梦,由此和清华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我的两个妹妹允文、允惠相继进入清华,52年我和同班同学金国芬由相识而相恋,毕业后都留校任教,至今在清华园已生活逾半个世纪,我的岳父金涛(本名义涛,号旬卿)和国芬的两个哥哥国藩、国梁也都是清华学子,后来我们的两个儿子陈健、陈伟也相继进入清华。我们这个小家庭陈金两姓的祖孙三代(包括我们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共有16人毕业于清华,其中6人曾在清华执教。清华教我育我,三代人蒙受清华的教诲和恩泽,春风化雨,永生难报。</p><p style="font-weight: 400;"> 先父陈裕祺1916年从南开中学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1920年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回国后一直在银行界工作,回国早期,为回报母校他曾分别在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兼课,讲授财经方面的课程,父亲利用工作之便也乐于为学生介绍工作,校友通讯中报导的徐学易学长就是父亲当年的学生,经父亲推荐到中国银行在他表兄的手下工作,后来徐学易成为父亲表兄的女婿,也和我们成为亲戚,这次经通讯编辑部的协助我们和徐为正一家又恢复了联系,这也不失为一段佳话。</p><p style="font-weight: 400;"> 在父亲身上体现了清华学子的品格,他爱国,敬业,为人正直,讲信义,重友情。他接受西方文化但更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从小教育我们要诚信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宽厚待人,并以自己身教为我们树立榜样。回国初,父亲在北京任河北省银行副行长,为反对银行在储备金不足的情况下就印发钞票而辞职,他认为这是祸国殃民,以后他不再到公家银行任职。解放前通货膨胀,民营企业举步维艰,纺织业巨子唐星海是父亲清华时的同班同学,他也常来找父亲寻求贷款,父亲都大力协助,这不仅是对老同学也是对民族企业的支持。来上海后父亲热心于校友会活动,解放前到解放初他一直是上海清华同学会的常务理事,1946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治病后,由美返国抵达上海时,云集上海的南开校友(其中很多也是清华校友)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当时父亲被推选为校友会主席组织并主持了这届盛会,当时我也参加了一些活动,目睹了校友们对老校长的敬爱之情,父亲和老校长和九先生(张彭春)之间维系了几十年的深厚的师生情谊都使我深受教育,父亲和清华老同学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足,如杨天受、王仲宜、林鸿赉、张希陆、邱椿、刘师舜、陈岱孙、吴浩然等,都是他毕生的挚友,他们间的友谊有的还延续到下一代成为通家之好的世交。1980年我被公派到美国伯克利大学当访问学者,在旧金山清华同学会上遇见了父亲的挚友刘师舜和他的公子居仁,真是他乡遇故知,他们盛情接待我共叙父辈们的友情。居仁兄告我,抗战时期他父亲任国民党政府派驻加拿大大使,母亲和他们全家则滞留在上海,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他们全家的经济来源断绝,当时他还在念书,本打算缀学寻求工作以维持全家生计,父亲知道后要他安心求学,并承担起他们全家的生活费和学费,帮助他们渡过困难,直到抗战胜利后他们全家移居加拿大。这件事过去父亲从未向我们提及,我想在他看来,在国难时期对老同学的帮助本是天经地义的。</p><p style="font-weight: 400;"> 说起上海清华同学会,我记忆犹新,它位于上海外滩,当时主持会务的有总干事赵燕生,他是清华校友,是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的哥哥,另一位干事是陶肃琼女士,她是名作家靳以先生的夫人,在他们两位的操持下,同学会办的很有凝聚力,会所有宽敞的大厅,备有精美的中餐和西餐,很多校友中午都到这里用餐和聚会,这里也举办报告会和其它一些活动,记得我在这里听过沈志远教授作&ldquo;社会发展史&rdquo;的讲演,51年高考发榜的当天,我未及时将喜讯告知父亲而是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他下班回家时,我和允济迎上去和他握手并学着他同学的口气招呼他:&ldquo;Hello Y.C.,老同学,老同学&rdquo;,父亲先是一楞,等明白过来笑着说,&ldquo;考上清华就不认老爸啦,既然已是清华同学,明天请你们去清华同学会吃饭&rdquo;&hellip;&hellip;这是我们去清华同学会最高兴的一次。</p><p style="font-weight: 400;"> 我的岳父金涛是清华第一批(1909)庚款留美生,赴美后在康乃尔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回国后长期从事铁路工程建设,抗战胜利后他转向教育界,相继在北洋工学院,北大工学院,清华大学土木系任教,解放前夕他不满国民党腐败,同情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进步事业。他在家里掩护过地下党员,支持学生的民主运动,最近北大校友在筹备纪念北大工学院成立100周年的活动,校友们怀念当年敬爱的金涛老师,将写纪念文章,关于岳父的事迹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我只想说的是,我虽从52年就和岳父相识,但我真了解他还是在文革以后,遭红卫兵冲击后,国芬将父母接到清华和我们同住,我们蜗居斗室共渡患难,在&ldquo;清队&rdquo;时,他被勒令交代&ldquo;历史问题&rdquo;,在我帮他写&ldquo;交代材料&rdquo;(经他口述经历)以及陪他去接受外调的过程中,我在他瘦弱的身躯上看到了他的铮铮铁骨,他实事求是,不讲讳心之言,不畏外调人员的淫威拒不作任何&ldquo;伪证&rdquo;,当时我自己也顶着和家庭&ldquo;划不清界线&rdquo;的压力,但岳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更高大了,老人生前终于未迎来光明,但可告慰的是,四人邦打倒后,清华党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为岳父的一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p><p style="font-weight: 400;"> 我们三代人处于清华的不同时期,经历了清华的兴衰荣辱,见证了清华的进步和发展,可喜的是这几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清华更是取得飞速的发展。与时俱进,任重道远,衷心祝愿在新的历史时期清华优良传统更加发扬光大。</p><p style="font-weight: 400;">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岳父和父辈的挚友们,他们都是普通的清华学子。</p><p style="font-weight: 400;">&nbsp;</p><p class="" style="font-weight: 400;">&nbsp; &nbsp; &nbsp; &nbsp;来源:清华大学官网</p>    <!----></div>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5-30 03:29:40

欣赏学习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5-30 03:30:03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成老师 发表于 2024-5-31 05:42:22

早上好,新的一天美丽健康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清华情结(陈允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