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富 发表于 昨天 11:05

【孝义苏溪(43)】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百岁老兵——陈健生






   【孝义苏溪(43)】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百岁老兵——陈健生


苏溪镇





编者按
   义乌县志记载:“秦颜孝子氏,事亲丧,葬亲躬畚锸,群乌衔土助之……”颜乌侍亲极孝,父亲死后,他悲痛难当,赤手刨土筑坟葬父,感天动地,引来乌鸦群衔土相助。两千多年来,颜乌后裔就聚居在颜村和颜坞村一带,苏溪镇也被称为“孝义故里”。为弘扬孝义文化,践行孝义精神,苏溪镇推出“孝义苏溪”系列孝义故事。本期推出第四十三篇。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这是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百岁老兵——义乌市苏溪镇六都村陈健生发出的由衷地感慨。
乙巳初夏,笔者采访陈健生后再次感悟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的深刻哲理内涵。通过陈健生的回忆,我们可以了解上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领略百岁老兵的烽火岁月——





在上海参军后入朝参加长津湖战役


陈健生,1926年出生于义乌县六都坑尽头的里西岗村。1948年,他逃避抽壮丁到上海闸口区。1949年6月,他在上海参军入伍,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79师237团2营担架队的一名队员。
参军后,部队随之开到浙江海盐县海边,进行科目训练。担架队的训练科目,主要是训练上下船、包扎伤员等,目的是为解放台湾做足准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7个国家的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共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号召。陈建生所在部队随之改编成志愿军参战部队,先开拔到了安东(今丹东)接着入朝参战。此时的陈健生,已成了2营5连一名志愿军战士。
“在坐火车赴朝途中,军列过了山东后,恰好赶上‘国庆节’,当地百姓送油炸饼到火车站,对志愿军指战员进行了慰问。我们每人分到了一张小脸盘那么大的油炸饼,战友们非常感动,此事我至今难忘。”陈建生记忆犹新地说。“我们是早晨到达安东的,当晚就过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歌,是文艺兵站在鸭绿江大桥打的快板诗,非常鼓舞指战员的士气。”


4


   志愿军79师237团2营到达朝鲜后,正好赶上了第二战役——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抢救6名伤员被荣记一次三等功


“第一战役是13兵团打的,军需部门没来得及给这支部队配发棉衣棉裤等装备,他们就投身战场,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所以这支部队战斗减员、冻伤减员非常大。”陈健生说,79师237团正赶上第二次战役。
   资料显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发生在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共打了28天。
    陈健生回忆:“幸运的是,我部在抵达安东时,全部配发了棉衣棉裤。跨过鸭绿江后,我部连续步行了12天才到达战场。我们2营5连战斗任务是攻克某高地,头一天夜里,由于山上雪堆得很厚,加之山路陡峭,指战员们每往前爬一步,就会倒退两步,根本没法攻上去。次日晚上,团首长指令其他营从侧面包抄过去,截断了敌人的退路,我营攻上山头后取得了胜利。”
当夜,陈健生所属部队对美军陆战1师残部发起了乘胜追击,敌人逃往元山海口方向,登船后从海上逃走……
   不过,237团的主攻任务打得非常惨烈,战斗减员率相当高。陈健生所在的5连138人,战后仅剩8人,最后只得编成一个班。全团原有3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炮兵连。战后只编成了一个连。
这次战斗中,陈健生在攻上山头后,看见6名战友倒在地上,一名老兵说:“谁会包扎伤口,赶紧抢救受伤战友。”陈健生因为在担架队时学过包扎伤员的科目,他毫不犹豫地上前抢救伤员。包扎完所有受伤战友后,他又将负了重伤的副连长背下山,遗憾的是这位副连长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鉴于陈健生抢救伤员有功,部队给其荣记三等功一次,并将其调到连部,当通信员。
1951年1月27日,陈健生在坑道内光荣入党。


   第五次战役发高烧回国治疗后重返战场


   第二战役结束后,陈健生所在部队进行了整训,补充了新兵员。兵源大多来自于上海警备部队和公安局的警员,新兵在训练时调侃说“自己是新兵老战士”。整训结束后,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行军两天后,陈健生突发高烧,担架队马上将其抬回师部卫生队,由于师部卫生队缺医少药,他和另外6名伤病员送回国内治疗。
“1951年3月27日,连我在内的7名伤员,在回国治疗养伤途中,运送的汽车一个不小心开进了‘烂农田’中。无奈之下,司机跑到附近请朝鲜妇女帮忙推车。为使汽车解困,朝鲜妇女先把我们7个伤病员从车厢内抬下,放在一旁的冰天雪地上。由于部队在作第五次战役战前动员时,要求人人轻装上阵,大家遵令都把棉衣棉裤的棉花全扯掉了,所以在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自救过程中,着实把我们7个伤病员冻得够呛。”
   回到国内安东医院,陈健生治疗痊愈后,他坚决要求重返战场,赶上了在元山海口打的第五次战役。
1951年10月,陈健生所属部队撤到了定平里,任务是打坑道、割马草、修公路和桥梁。陈健生因工作出色,升任副班长。1952年8月,他又升任为班长。

   几个永生难忘的故事

   1952年10月,陈健生所在部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撤回国内。部队回到了浙江嘉善,当时由于每个战士配备的装备较为完善——有棉被、雨衣、棉大衣、棉衣、棉裤、鞋帽等,下车时无法将这些装备打成一个背包。部队首长见状,就让大家穿着棉衣棉裤下车。当时,秋日的天气依然炎热,结果下车后,欢迎志愿军回国的祖国人民看见就纳闷了:“怎么最可爱的人,打仗打傻了吗?大热天怎么穿着棉衣棉裤的呢?”
   随后,陈健生所在部队驻扎到了苏州木渎,志愿军部队番号改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0099部队。
回国后,部队对抗美援朝战斗进行评定,陈健生再次被荣记三等功一次。
   1954年,任班长的陈健生作为干部苗子,到教导营受训1年。遗憾的是,因其年龄超龄,提干不成。1956年1月,他服从组织复员的安排,回乡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的一生中,人人都有最难忘的几件事,尤其是老年朋友,陈健生也不例外:
【故事一】 参加第二次战役时,部队每人每天发放了3个土豆(马铃薯),在零下40°C的气温下,用嘴只能咬下一点点。要想吃下土豆,只能咬一下后,将土豆放到胸口暖和后再咬。如此反复的咬——胸口暖和——再咬——再暖和,才能咽下土豆。
【故事二】陈健生的左腿就是在第二次战役时冻伤的,后来部队发给他6元钱的抚恤金。他想,这6元抚恤金不如到朝鲜百姓家里去购买苹果回来,让战友们一起享用。要知道,当时的6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麻袋苹果。由于陈健生不会讲朝鲜语,结果朝鲜的老大爷听不懂他的话,他就陪老大爷到苹果园用手比划着要买苹果,老大爷误以为他要购买一头耕牛,就回家真的牵来一头黄牛。此事,把陈健生吓坏了,因为耕牛是朝鲜百姓的命根子,虽说6元钱真的能购买一头牛,但那是严重违反群众纪律的。至此,陈健生只得放弃了买苹果。
【故事三】1952年调防后,连队首长看见朝鲜百姓,家家没有柴烧,遂下命令让全连战士去砍柴。其实,山上很厚的雪,根本看不见柴,只看见叫不出名的树木。出生在六都坑山区的陈健生,知道山区冬天的特性,就起早拿了一把锯子,锯断几棵树后,就乘着冰雪未融化时,把树干树枝拖下了山。去得迟的战友,等到砍得树干树枝后,太阳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此时路面的冰雪,随着气温的升高已经融化了,所以拖动树干树枝十分费力。所以,深谙冰天雪地拖拽树木省力的陈健生,砍回的数量最多。
【故事四】在朝鲜战场,由于伙食差营养跟不上,很多战友患上了鸡盲眼。1952年某夜,晚上站岗由陈健生班长带班。陈健生班的战士福建籍的小林,因为身患鸡盲眼,站岗时被查岗查哨的吴副连长拿走身边的枪,居然都不知道。当夜患了疟疾的陈健生,咬牙坚持接岗。晚10点,山东籍的兵叫他陈健生接岗,他趔趔趄趄走到岗位,才知小林的枪不见了,着实把他吓坏了。要知道,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丢了枪后果相当严重。陈健生于是跌跌撞撞走到连部去报告,打算接受处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吴副连长首先向他作了自我检讨,说自己作为带兵的干部,还不知道自己的兵生病严重。由此不难看出部队首长爱兵之深切。

作者: 胡木水
编辑: 张姗姗
一审: 毛林峰
二审: 楼哲迪
终审: 杜远朝 贾贵俊

小小富 发表于 昨天 11:06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小小富 发表于 昨天 11:07

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弱者的呐喊 发表于 昨天 11:46

弘扬孝义文化,践行孝义精神

弱者的呐喊 发表于 昨天 11:47

践行孝义精神

沈阳光 发表于 昨天 11:48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沈阳光 发表于 昨天 11:51

回乡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

超级蜗牛 发表于 昨天 22:51

好好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孝义苏溪(43)】 参加过长津湖战役的抗美援朝百岁老兵——陈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