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垠的宇宙中,有一颗尘埃般的星球,它孕育着万物,也孕育着智慧。人们以分别心审视世界,将一切划分为你我、善恶、美丑。然而,佛法深邃地告诉我们,这些分别,不过是心灵的幻影,是烦恼与痛苦的源泉。
《金刚经》中提及的“人相我相众生相”,便是那些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分别。一旦心灵有了界限,动静、善恶、烦恼便纷至沓来。我们的意识随着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起舞,对世间万象做出判断。我们嫌弃丑陋,厌恶粗哑,恶心臭味,仇视邪恶,不喜欢残缺,反感邪念。这些分别,如同无形的枷锁,囚禁了我们的心灵。
大乘佛教的智慧教导我们,要想获得彻底的解脱,就必须用平等的般若智慧,从根本上消除分别心。这种智慧,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祖以平常心示人,告诉我们,道就在平凡的生活中。不起分别心,不问生死涅槃,不计善恶美丑,饥餐渴饮,笑泪自如,随遇而安,这就是平常心。
分别心让人陷入痛苦和烦恼的漩涡。父母将孩子与他人比较,逼迫他们成为别人的孩子;人们用财富衡量幸福,攀比之下,心态失衡。这些分别,都是知识的产物。我们出生时,心中并无对错善恶的标准,是社会和他人教会了我们。知识越多,分别心越重,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了自我。
解释分别心易如反掌,但要放下它,却是另一番境界。这不是知识的领域,而是心态的实践。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知识不可或缺,它帮助我们适应世界。但要想放下分别心,我们需要回归本性,内外兼修,深入理解自己,理解人性,这样,分别心才会逐渐消散。
去除分别心,我们才能为每一件事负责,才能在责任的瞬间体验内心的自由。那时,我们会看到,世界原本无分彼此,一切皆是生命的礼赞,是宇宙的和谐。在这份和谐中,我们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找到了通往内心自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