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羊耕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s.app.cnyw.net/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50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拜年</p><p>(那年那月之十二)</p><p>———羊耕</p><p> </p><p>正月初二是个久违了的好天气。我带着从外地工作回家过年的女儿,上午九点多就出发前往浦江黄宅镇五叉路口“石锅鱼”饭店拜年了…</p><p>“姑姑,新年好!拜年了…”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二个礼盒送到姑姑的手上,姑姑接着说:“好几年没来了,欢迎欢迎!”并叫外甥引领到二楼喝茶,大家相互间问候寒喧一番之后就坐下来喝茶了…</p><p>为了减繁从简,十年前我提议每年正月,七个兄弟姐妹只轮流到一家拜年聚会,得到大家赞成。在疫情期间还停止了三年…</p><p>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原有含义是一种向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恭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如遇同辈亲友,也施礼道贺!</p><p>拜年的时间一般以初一到初五为最佳时机,正月初六以后十五之前为拜晚年了…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p><p>春节这个沿继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不管身在异国他乡,不管身处南国北疆…那一刻不约而同地像滚滚洪流之势都汇集到自己的故乡…有报道:2006年重庆回乡的摩托大军中有一位青年带着怀孕的妻子,用了四夜五天时间在冰雪天里奔驰了1300多公里回乡过年;河南有三兄妹从海南、内蒙、西藏等不同地方连续八年回到河南信阳故乡只为给只剩一面砖墙的租房贴春联…中华民族的这种情结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p><p>时代不同了,过去每家每户都是在家照待家人,如今像我二姐这样并不算富裕的人家也舍得花1888元一桌用两桌接待客人,这个不只是内容上的改变,拜年的形式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步行到开车;从书信拜年到走亲访友当面施礼拜年,再到电话拜年,微信视频拜年等等…</p><p> </p><p>“吉盼盼,吉盼盼…,拜年拜到东河村,今年的羊肉无处寻…”小伯伯一边唱着新闻,一边走在岭脚风岗岭回家的岭背上,一不小心脚下打滑,一米八几的身材一屁股座在污泥地上…半天起不来,我和父亲赶紧上前去扶他,起来一看丝光蓝的长布衫污泥粘了一大片,他边揉屁股边又唱了起来:“吉盼盼,吉盼盼…羊肉没有不要紧,不该屁股座泥凳,风岗岭上歇一阵啊…”顿时搞得过往行人哄堂大笑…这个是五十二年前正月初四我们去东河六一村表叔家拜年回家路上的情景…</p><p>表叔是我家和伯伯家共同的亲戚,按惯例每年都是正月初四去东河拜年的,东河有三个表叔,也是每年轮流去一家吃一顿中午饭,其他两家只是礼节性的饭后把“斤头”放下吃点糖茶就走的。每次轮到二表叔家会特别体面:都会准备一大盘白切羊肉,不说每块半斤,至少也有四辆一块。(表叔会按照我们的人数每人一大块装好一大盘。说体面还因为他家当时也不富裕但一盘羊肉足见待客之真诚并竭尽全力之心。)对于会喝半斤八两老酒(一般都是米酒)的小伯伯来说那个羊肉配老酒简直抵过神仙般的日子…只见他两手把那块大羊肉将皮、油、肉撕成十几小块放在桌子上,一口羊肉一口老酒。(经常见他的大拇指食拇的指甲里有一层黑黑的污诟,但这并不影响他享受美食的过程。)</p><p>共同的亲戚还有一户:浦江黄都的永伯伯。据父亲说:爷爷共生了五个儿子。还有一个是奶奶“拣”来的儿子排行第四,当时家里穷,第四个永伯伯领养到八岁时赠送给浦江人当儿子了…按贯例都是年初五去的,到浦江最大的“福利”就是每年都有二条约三斤左右的大年糕当“回头货”,(这几年浦江的年糕还不到半斤一条了)这个是我当时最高兴的收获…</p><p>小伯伯虽然不识字,但记性不错。是村里仅有二个会“唱新闻”的业余“文艺工作者”之一…每逢夏天夜晚,大家都拿着个凳子,有条件的乡亲还会搭个竹板床在生产队晒场上乘凉,以熬过那些既炎热又没有半点业务文化生活的岁月…这时少年的我们总是央求小伯伯来一段听了不知多少遍了,在我心里已背得滚瓜烂熟了的陈年亘古的“新闻”…而这时小伯伯总是躺在他的一张陈旧的竹子躺椅上提岀一个“交换条件”:叫我给他背一会小腿…他唱的最好的新闻是《大船小船》、《近视眼打破锅》…有时唱着唱着,就打起了鼾声,这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把他的小腿放下走人…</p><p>二个舅舅在世的时候,正月初二按礼总是到稠城黄杨梅村作为拜年的第一站,路途比较遥远的有二十里地,那时也没有自行车,徒步大约须二个多小时,每次都是早早出发,遇到冰冻雨天,鞋底便会粘上层层红泥土,走一段便要停下来摔一下鞋底的红泥…后来大舅舅的小囡嫁给了邻村表叔。这样拜年都一起去了,那年表叔家有了辆新自行车就骑去拜年了,结果到了半路便遇到了“难题”,推一段红泥就卡住了自行车轮子…最后表叔只好背着自己车步行…我的心里还有一种“幸灾乐祸”的轻松感…</p><p>早上出发前只是喝了一点薄稀饭,到舅舅家早已饥肠辘辘,先食两个子汤或一个茶叶蛋,再喝点糖茶…过一会就吃正餐。吃到肚皮滚圆为止…</p><p>到舅舅家拜年是少年时最向往的事。一是兄弟姐妹不限拜年的人数,(到其他亲戚家里只允许我跟父亲两个人去,也唯有母亲正月是从来不出门的,小姐是要留在家帮母亲烧柴火的)二是先前舅舅家比我们家殷实,过年时美食比我们家多一些…我最喜欢吃的是黑芝麻麻糖和那碗鲜红油豆腐滚鱼冻…(按规矩餐桌上有的菜是摆设的就是不能吃的比如鸡肉。有俗话说:正月的鸡,台桌里戏。还有油肉、瘦肉都是摆碗头的)还有那心仪已久小舅舅家的一、二角压岁钱…每年到小舅舅家去拜年,母亲都会分配给我一个“额外”的任务:背一袋破旧的解放鞋、布鞋等,有的鞋已是补了再补,破的不能再破的程度了…我知道小舅舅心里自然是“不乐意”的,因为是正月,而且这些破鞋也叫他绞尽脑汁…但为节俭过日子,依然年年如此地“揩着小舅舅的油”…谁叫你学了这门手艺呀?谁叫你是我们的亲舅舅呀?…</p><p> </p><p>当年羊肉已落空,</p><p>遗憾往事“记”心中。</p><p>如今美食摆满桌,</p><p>年味不与往日同。</p><p>2024.2.7初稿</p><p>2024.2.24定稿</p> <!----></div> 欣赏学习 满满的回忆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拜年往事,写得有滋有味!赞一个阖家欢乐!
优秀佳作,欣赏学习!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https://pics.app.cnyw.net/admin_FsbLrH4XpF1aok8fg1u_Me6G4sVj.png送出团圆月x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