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酒塞秋社,萧鼓迎新婚。自古以来,婚礼承载着人们对新生家庭的美好希冀。中国人好讲体面,尤其在婚礼中更是注重。随着社会发展,婚礼之中的体面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意义。
60年代:你的书信,我的体面
爷爷奶奶已经相互照顾着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谈起当初的结合,两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总是相视一笑,并不愿多说。直到那天整理起老物件,奶奶看着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娓娓道来。
60年代,爷爷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申请支援大西南。在那个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两地分隔是对这一对情侣最大的考验。有时候爷爷的平安书信没能及时送到,街坊邻居就会打趣:“美英!他怕是变心咯!”于是,每当爷爷的书信送到,奶奶总会搬一把椅子,在门口大声读起来。奶奶说,也不知当初哪来的勇气,等了他这么多年,每当他的信寄到,我就觉得那是他对我的承诺,让我觉得体面。
支援期满,爷爷返回浦江,准备和奶奶举办婚礼,可奶奶什么彩礼都没要,只带了一布袋的信,坐上爷爷的自行车就跟他领了证。也许,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一封报平安的书信,足以给两个相隔千里的恋人彼此的体面与幸福。
90年代:你的坚守,我的体面
姑姑和姑夫是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因为不同选择,他俩进入了不一样的学校继续学习。原本以为两人从此不会再有交集,但姑夫的一封信改变了一切。“笑,我考上了大学!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同你分享我此刻的快乐!”那时候的姑姑,由衷地为自己的同学感到高兴。谁又能想到,至此之后,姑夫的书信不断。他一边刻苦学习,争取留杭的机会,一边用书信告诉姑姑,他的未来里有关于她的规划。
姑夫的家庭条件不好,他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在杭州站稳脚跟。爷爷奶奶得知了姑姑和姑夫的情况,也并不看好这段异地的感情。于是,两个年轻人只有在书信中互相鼓励。最终,彼此的坚守取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没有传统的四大件,没有浩荡的车队迎亲,也没有盛大的婚礼,姑姑说,姑夫七年的坚守,给足了她体面。
新时代:你的态度,我的体面
2019年,我和先生筹备订婚的前夕,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关于订婚的彩礼和酒席的选择上,双方意见有些不统一。
公公婆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两位老人大半辈子辛勤耕耘,存下了一些积蓄。而父亲广交好友,亲朋众多,他觉得唯一的女儿定亲了,总要足够体面才好。先生尝试着来我家和父亲商量,但一向好说话的父亲却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坚决:不行,就得好好筹办!见商议不成,我和先生决定自己拿出积蓄,办了这次酒席,避免双方父母的不愉快。然而到了订婚那天,酒席散去,我们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所有的费用均已结清,结账人是父亲。
事后,父亲告诉我们:老爸要什么体面,讲什么排场啊!我要的体面,就是要考验他,看看他到底多在乎你,能为你付出多少。你们俩把日子过好,幸福平安,这比什么都体面!
父亲的话告诉我,先生的态度,是父亲的体面,亦是我的体面。
后记:形式上的体面盛大豪华,而内在的体面更为可贵。体面与否,终究并不在别人的眼里,而在自己的心里。两个人携手一生,共同经营一份温馨,尽情挥毫精彩人生,这,才是是伴随一生的体面。(陈宇欣 三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