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安平创意拼图《内蒙黄牛到义乌》(9-1)
引子
在2022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我用街道分发的大礼包中的5种11件蔬菜制作了七组56图蔬菜创意摄影作品,有《为中国女排点赞》《姚明和他的队友》《苏小妹三难新郎》等作品,《内蒙黄牛到义乌》是第四组作品,共9图,今把文章拎出来单独重新发表,以飨各位看官。
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正在稠城镇校读初中,那年国庆节才过了不久,一个星期六的深夜,廿三里供销社从内蒙古进的一批黄牛到达义乌火车站了。
星期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当我和母亲赶到火车站专用卸货站台时,这里已聚集了一大波人,都是来赶牛的。
我看到带队的施叔叔正在跟几位风尘仆仆汉子办理交割手续什么的,黄牛还都待在棚车里。
二
施叔叔是廿三里如甫村人,年轻时当兵随部队一路打到西南,解放后留在重庆工作,娶了位辣妹子为妻,后来受运动冲击,全家回到了老家。
如甫村也很有故事,是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发源地之一,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时候施婶婶来到跟前,同母亲打过招呼。
施婶婶原在重庆市邮电部门工作,夫唱妇随落户义乌,因为跟我父亲同是四川人,认过老乡后,两家过年过节走动多了起来。
每年春节我就喜欢上她家拜年,我喜欢吃施婶婶烧的一手辣菜,他家小林、小明和红月两儿一女,年龄与我相仿,我们也谈得来合得拢。
三
说着,只听施叔叔在前头喊排队,大家开始领牛了。
母亲分到1大2小共3头黄牛,我分到2头小黄牛。
大家领到牛后,先后抢着出发,我看到施叔叔也随大部队先行开拔。
我和母亲由于业务不熟,落在了最后,施婶婶赶着3头黄牛,一直在等着我们。
四
耕牛在当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一直由国家计划调配,基层供销社按计划分配到生产大队。
义乌当地牛的品种是水牛,养殖规模不大,繁殖更少,义乌又是农业大县,对耕牛需求量大,所以,供销社每年都要从外地调运耕牛。
义乌调配来的耕牛,多来自内蒙古,品种也是黄牛见多,而且绝大多数是小黄牛。
秋季调运,在义乌饲养过冬,到来年开春,就可以调教下地耕作了。
五
火车站到廿三里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走义驾山、下骆宅到廿三里的老路,二三米路宽,是近道,大约23华里。
廿三里的名字来源,据说就是这个离义乌城区稠城、东阳城区吴宁和义乌城北重镇苏溪三角地都相差23华里的关系,由此得名。
另一条就是义乌城区往东阳方向的义东公路行约10华里,在青口几乎呈90度拐弯后走往廿三里的支路公路,路宽有八九米,路途稍远,但因为赶这么多牛上路,施叔叔选择了走这条公路。
六
赶牛,对我一个城里男孩来说,自是新鲜、好奇感爆棚。
头天睡觉前,母亲给准备了一顶麦秆编制的草帽,自己又清空了斜挎书包,装了满满一盐水玻璃瓶凉开水。
眼看大部队早已走远,我们才晃荡晃荡赶着牛出了火车站,迎着朝霞,一路向东。
七
这条公路宽倒是宽了,但路上都是沙子,我脚上一双解放鞋经常进沙子硌脚,要时不时蹲下来脱鞋倒掉。
牛儿倒是聪明,走在公路两边泥地长满草的地方,还常常停下来啃上几口。
我咋使唤也不听,只好由其任性。
还有这个来往汽车,虽然不多,一路只遇到七八辆,但这汽车后屁股扬起的沙尘滚滚,吓到了黄牛。
这些黄牛原来生活在大草原,哪见识过这阵势?吓的赶紧往路边水塘躲。
大黄牛鼻子上栓了根绳,小黄牛都没栓绳,牠们跟着大黄牛行动。
母亲也不懂赶牛!使劲拉紧牛绳,牛绳又与草帽纠缠在一起,我看见母亲差一点要被牛拉进水塘,赶快上手拉绳,哪拉的住?
幸亏施婶婶及时赶到,大喊快松手!
原来,施婶婶一路走走等等,离我们不远,看到发生紧急情况,及时赶了过来。
八
等我们到达廿三里供销社时,一同赶牛的人都已回家了。
只见父亲和施叔叔带几位村民围过来,先把牛排了个次序,施叔叔手上拿了个搪瓷罐,村民们伸手过来抓阄确认,然后各自赶牛回家。
父亲拿来一把大水壶,给施叔施婶、母亲和我各倒了一碗水,我在路上早已把盐水瓶里的凉开水喝的精光,此刻正口渴难耐,端过碗咕咯咕咯一口气喝完,四位大人看着都笑了,父亲又给我倒了满满一碗。
九
因为第二天我还要上学,我和母亲得赶回城里,刚好回去的老路要路过如甫村,施叔施婶邀请我们上他家吃了饭再走,看着供销社食堂早已过点关门,父母同意了邀请。
吃过饭,我和母亲踏上回家的路,路是泥地,脚踩在上面,软软的非常舒服。
一路上,我心里盘算着,这次赶牛,我赶了二头,赚了4元,已经能交大半个学期的学费了。
想到这,心里美滋滋的,脚步也轻松起来,把母亲远远的甩在后面。
2022年4月21日凌晨于上海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