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公园·雨晨
文图:庸非
垂钓者甩出弧线——
水面咬住铅坠的深喉,
柳枝在写未完成的遗嘱。
美人蕉抖开绿旗袍,
小荷数着铜钱大的水光,
而护栏正被藤蔓
翻译成牢笼,或琴键。
鸢尾的残瓣沉入泥中,
像被退回的情书。
整个清晨,雨在练习
如何无声地填满
一个人的形状。
在这首诗里,“遗嘱”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法律文件,而是通过意象的嫁接,赋予柳枝一种拟人化的命运感:
1. **飘摇的形态**:柳条在雨中低垂、摇曳,像在书写“未完成的遗嘱”,暗喻生命在潮湿中持续流逝却未抵达终点的状态。
2. **季节的隐喻**:春末夏初,柳叶茂盛却将面临盛夏的枯萎,如同一种对自身繁茂的“提前告别”。
3. **垂钓的对照**:钓鱼者试图从水中夺取生命(鱼),而柳枝则像在向风与雨交代生命的残余——两种“索取”与“交付”形成张力。
若换一个词(比如“日记”“诗句”),会失去这种温柔而残酷的诗意。诗歌中的词语,常常需要挣脱日常语义,在语境中重新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