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斌,上海上实党委培训中心、上药党校老师。
演讲题目:精于准备、勤于发掘、善于创新,以高品质党课助力高质量培训
自2021年建党百年起,我们党校的现场教学中有一个特别的课程叫“行走党课”。
这一创新的课程形式,构筑起上药党校培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围绕“行走党课”的开发我谈一些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精于准备、勤于发掘、善于创新,以高品质党课助力高质量培训”。
一、精于准备,做好“行走党课”的前期开发
我们党校所在的南昌路,是一条全长不到1700米,宽不足15米的小马路,却拥有众多红色资源。
自进入党校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整合南昌路的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党校教育培训中的功能?
2017年时,一个“崭新”的想法在我脑海中油然而生:我要开发一门“南昌路”的专属党课。
课程开发远比我预想的要艰难。终于,经过近两年的筹备,2019年我成功申报了市哲社规划专项课题,正式启动“以南昌路为中心的区域红色资源挖掘与推广研究”。
一年后,形成2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并顺利结项。在2021年市社联庆祝建党百年理论征文活动中,我的论文《上海“南昌路”街区红色文化初探》获优秀论文奖。
至此,前期开发工作初获成效,但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其转化为一门“行走党课”,要做的事还很多……
为此,我专门调研了各类现场教学,包括:一大、二大、四大、团中央机关旧址等,特别是多伦路。经过反复比较,最终在多伦路现场教学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结合南昌路的实际情况,将沿路散落的“红色珍珠”加以串联,让“行走党课”教学迈出了第一步。
二、勤于发掘,探索“行走党课”的独特魅力
“行走党课”其形式固然新颖,但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更为重要,这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以“深挖课程内涵,丰富学员体验”为出发点,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与“行走党课”教学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一)精心规划,以红色历史重温建党关键时刻
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我归纳出课程开发的重点:要充分注重“南昌路”阶段性历史背景的展现,形成“点—线—课”一体化的教学方案。
经过初步规划、现场走访、专家论证、不断修正,最终串联起以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旧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为主线的现场教学,形成“觉醒年代:南昌路的红色记忆”行走党课。
从大历史的角度回顾百年前建党的关键时刻,解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课程所展现的正是中国寻求正确革命道路的年代,也是全阶层、全社会、全民族所共同经历的“觉醒年代”。
(二)用心设计,以红色体验丰富学员全方位感知
“行走党课”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多种因素,包括:学员人数、空间限制、行走安全、周边环境等,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在路线设计上,更需要以学员为本、从课程体验出发,做到设计合理、有效取舍,安全第一、体验丰富。
此外,为进一步延伸学员体验,丰富其对红色文化的“全方位”感知,我设计并制作了行走党课系列文创产品,让学员不仅能听到、看到,更能触到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
三、善于创新,打造“行走党课”的品牌效应
行走党课“南昌路的红色记忆”自2021年以来已累计开展100余场,服务近4000名学员。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完善,已初见成效。
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得到《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并于2021年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市国资党委、静安区委、嘉定区委联合主办的“党课开讲啦”优秀党课展示活动,课程视频也在“先锋上海”、基层党建网等平台展播。
同时,还荣获市国资委系统第二轮“上海国企党建文化品牌”以及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和中央党校出版社共评的“献礼建党百年”优秀案例,近期更荣获中国政研会2022年度一类优秀研究成果奖。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在集团党委和党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目前正以“红色上海”为主题持续打造上药党校系列“行走党课”:涵盖“3路”(南昌路、愚园路、多伦路——行走党课)、“2线”(中共中央在上海、毛泽东在上海——巴士党课)、“1江”(黄浦江——“红船”党课)共六条党课线路。
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行走党课”的开发,我们成立了“觉醒”创新党课工作室。通过固化创作机制,进一步深耕课程开发,努力使“行走党课”成为党校的品牌课程与特色工作。
党的二十大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的讲话中为党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以此为目标,作为国企党校工作者,我们更应“以高品质党课助力高质量培训,以高质量培训推进高质量党建,最终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为党校事业踔厉奋发,将“行走党课”善作善成。
(待续)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