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莲,中国工商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新灵路支行对公客户经理。
演讲题目:自贸十年实力创新,勇攀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大家知道一颗来自智利的车厘子到中国商场最快需要多少时间吗?48个小时。
这样一盒寻常的车厘子,十年前老百姓还不是很熟悉,更谈不上品尝了,因为数量很少、很贵。如此昂贵的车厘子如今“登上”中国民众餐桌,它的背后得益于中国-智利自贸协定确定的车厘子零关税政策,更得益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实行的制度创新。
由此可见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已极大惠及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一、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浦东挂牌。这块当时总面积只有28.78平方公里的“新试验田”,承担着在新时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入世贸组织五年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出现了很多新的深刻变化,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的经济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更高要求。
2018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第5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强统筹谋划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始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自贸试验区版图,从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扩区到海南自贸试验港破土而出,从“一枝独秀”到“四朵金花”,再到12个自贸试验区组成的改革“雁阵”,构建起覆盖全国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的区域战略布局。
上海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稳外贸稳外资新思路,努力培育增长新动能,为全国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二、创新金融制度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作为与上海自贸区同一天挂牌成立首批入驻的金融机构,过去十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创新答卷。
从“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一业一证”改革、到全国第一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的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围绕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深化金融领域试点和创新,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政策、新机制的国家级“试验田”。
自2013年起,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规划建设三次飞跃,金融创新从早期聚焦金融开放,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再到加快融入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开放步入新发展阶段。
上海自贸区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上海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打造“自贸样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派驻自贸区工商银行网点的一位业务负责人,我有幸参与、承担、见证了工行在打造金融“自贸样本”中的创新实践。
工商银行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金融创新的先行者,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首创试点FT分账核算体系的构建并推广应用,从第一个FT账户的开立,到第一笔跨境汇款落地;从跨境资金池的搭建到境外贷款的发放,作为国有大行我们始终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创新的金融产品以及全球网络优势为自贸区客户提供有利的资金支持和清算便利。
十年以来,自贸区分行深入贯彻浦东开发开放和金融创新的部署要求,将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制度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跨境金融的有效动能,实现多项创新业务的首单突破和落地推广,真正将理论创新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擦亮金融改革创新的工行名片,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跨越式发展。
过去十年中,自贸区已积累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党的二十大又为我们绘制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宏伟蓝图,这让我们更有底气、更加自信地去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标杆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
生逢伟大时代,我也将用我的青春融入伟大的新时代,去开创自贸区下一个十年新的辉煌。
(待续)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