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亮,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演讲题目: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这愿景与期盼最生动的注脚。
金秋九月,青弋江畔。我有幸到达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会场。漫步秋日田埂上,喜见丰收既望,硕果累累尽在眼前,树影摇曳,思绪在秋风里蔓延。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不禁想:观之历史长河,却又有谁为下夕烟的农民英雄赞颂高歌,不过寥寥数言。而唯有中国共产党,唯有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国家层面的形式,专门为农民设立了节日,它不仅是庆祝春花秋实收获的纪念褒奖,是展示中国农业改革现代化丰硕成果的平台,更是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顺应广大农民新期待,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新需求的节日。就像总书记在祝贺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祝词中说的:“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顺着田埂往前走,脚边的庄稼若青青欲滴、似如梦如幻,承载着寒耕热耘农民的丰收希冀,托举着国之大者的粮食安全,她们友善地目送着一个个游客走向主会场。
来到主会场,伴随着喜庆的锣鼓、欢快的戏曲、各地农民朋友视频的丰收播报声,放眼望去,丰收联欢活动、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农民体育健身大赛......各种活动可谓目不暇接。
我在农耕科普馆的前面一排展品前停了下来,那是整齐成列的平原作业联合收割机和山地小型农业设备,而这一台台设备,让我透视了农业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回溯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现代化就早已作为“四化”的重要一环成为我们发展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也正是在那时主席便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
我们也并未停歇追梦的脚步,改革开放后,“863”计划等一揽子工程的执行,更为我们农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快速发展的“强心剂”。
到今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总书记对农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我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得以发展迅速,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所以,只有明白这些国产农业重器的来之不易,才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的筚路蓝缕。
随后,活动现场举办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成果教育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揭幕“全国十佳农民”等活动,也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助推下,让舞台字幕上的“农民”二字显得格外耀眼,让属于农民的节日真正惠及农民。
时间渐渐流逝,庆祝活动也接近尾声。望着远处皖南山地错落的梯田星星点点嵌在青山中,与近处平整的水稻田遥相呼应。
真实的美境,却有虚幻的真切的感觉,这充满人间烟火的新农村水墨画承载着人们在希望田野上对现代化热切地盼望,是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的一抹色彩。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农民。今天,是一个属于农民的节日,而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所有,绝不仅只属于农民,因为我们既是新时代的“剧作者”,也是新时代的“剧中人”。
这个节日所表现的精神与魅力,属于我们每一个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篇章的追梦人,我们当以青春之笔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待续)
赵安平 浙江义乌人,书法研究生,上海市形势政策教育研究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