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承诺的奥秘时,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何要承诺?是为了取悦他人,还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利益?若只是为了讨好他人,那承诺成为素食者又意欲何为?若仅是追求物质利益,那么承诺不因他人的愤怒而愤怒又能带来何种利益?显然,只有从内心深处的需求出发,我们才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承诺,是一种自律的体现。承诺成为素食者,或许是为了保护动物,或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承诺不因他人的情绪波动而情绪化,是对自我情绪管理的一种自律。同样,承诺按时偿还债务,是对自己信誉的自律;承诺做一个快乐的人,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自律。
当下属向上级承诺:“明天一定把报告递交给你”,这份承诺背后,是他对自我严格要求的决心。他会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甚至牺牲休息和娱乐,确保任务的完成。愿意承诺的人,必定是自律的人,他们用承诺来约束自己,确保承诺得以实现。
历史上,诸葛亮便是自律与忠诚于承诺的典范。在他的《出师表》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个人宣言”:“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感激刘备的诚意,承诺追随刘备,即使在危难之际,也坚守承诺。至《出师表》书写之时,他已经实践了21年的承诺。
诸葛亮对承诺的态度,可以从他的忧虑和不断的自我要求中窥见一斑:“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他承担起刘备托孤的重任,承诺完成刘备未竟的事业,日夜忧虑,担心辜负重托。他的自律之心,昭然若揭。在他决定北定中原之前,他再次上书,表达了自己的不安与决心:“(先帝)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并重申了他的承诺:“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信守承诺,直至生命的终结,在五丈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他的故事,至今仍能触动人心,他的遗表,令人泪目。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能够直接影响你行为的人,就是你自己。在管理学上,人们普遍认为,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管理方式,就是自我管理。因此,最有能力实现承诺的,正是我们自己。任何承诺,虽然看似是对他人的承诺,实则更是对自己的承诺,对自己的自律。尤其是当我们为生命设定了一个承诺时,我们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