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间纷扰的尘嚣中,人心似一潭深水,映照着信任之光与恐惧之影。为何人们将信任的决定权轻易交付他人?为何总有人以“他骗了我,我再不信任他了”作为口头禅,将心灵的锚泊在他方?答案不过是,他们不敢,不能,不会去信任他人,因为心底的恐惧如影随形。
这恐惧,它源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害怕受骗,害怕被玩弄,害怕失去控制,害怕未知的事物。它还来自遗弃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对自我定位的不确定,担心有朝一日被取代,或被人抛弃。
我们成长于特定的环境,周遭的信息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定义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些信息往往是局限的,我们的感知时常错觉重重。我们渴望他人的认可,却误将部分需求当作全部,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从而交出了塑造自己的权力。
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过分在乎他人的看法和态度,宁愿选择自我保护,也不愿敞开心扉。他们拒绝信任他人,以此筑起一道防线,试图获得内在的安全感。
但安全感和被遗弃感,都是内心的感受。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往往是先自我抛弃。自信之人,会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是筑墙自困。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只有不断成长,才能真正地不被抛弃。
恐惧,当它超过自信,人便会在自己与他人之间设立界限,不信任由此而生。信任他人,实则是信任自己的体现。诸葛亮之所以能信任孟获,是因为他的自信无所畏惧,他不怕被骗,他相信有能力再次擒拿孟获,相信最终能感动他。
"因为信任,所以被骗","你不值得信任",这些都是对信任的误解。由于这些误解,我们建立了错误的信任基础,开始怀疑一切。怀疑过后是对信任的惶恐,极端则是全盘否定信任。
一位企业老总,因两位经理人的背叛而心灰意冷,从此不再信任任何人。但他未反思的是,问题可能出在管理制度上。类似地,有些女性因感情受挫而宣称“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却仍会在爱中重蹈覆辙。信任无辜地背负了爱的重担。
如今,你我应明白,信任是“我”的信任,主动权在“我”。无惧是信任的外在表现,只有当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心中没有恐惧,我们才会撤掉割断信任的防线,通过信任创造出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