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磊古村今秋行
(潘升华)
早就听说义南方向有个“烟灶达千”的倍磊古村,近些年来,村庄各项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在浙江金义一带甚至全国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虽然“近在咫尺”,可遗憾的我却一直未能成行。
前两天,和老同学杨青姐弟俩难得一起欢聚。席间,我还特意问她:“杨青,你家好像是佛堂镇芦塘下村,离倍磊村近吗?周六我们作协有一场采风活动去那里。”
杨青马上笑答:“我们村和倍磊村是两隔壁的,相距也就几百米路而已。”
跟随采风团行程,在成江银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有幸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亲眼目睹倍磊村之风采。
初见倍磊,甚为惊叹。足见其文化底蕴深厚,明清古迹众多,乡风民风淳朴。
由于倍磊村毗邻“母亲河”——义乌江,且处在金华、义乌、东阳、武义、永康五县交通要道之上。所以,勤劳勇敢的当地人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沿江开埠,通过日经月累,倍磊村逐渐发展成为浙中一带的商业重镇。
倍磊村又称"倍磊街"“双溪六石"。村中那条最为出名的“倍磊特色老街”形成于明代,发展和繁华于整个清朝和民国时期。
倍磊村各种明清古建筑群连绵不绝,有“十七祠堂十八庙”之美称。这次倍磊采风行,来去两匆匆,实为走马观花。遇到精美绝伦之处,都会停住脚步仔细欣赏。
龙皇亭、大房厅、街心亭、旌烈石碑坊等明清建筑至今依然保存得相当完好。
说到工艺精湛程度,最为令人称道的要数几座古老厅堂上的一些精美雕刻。
“王羲之爱鹅”“陶渊明赏菊”“鲤鱼跳龙门"“八仙过海"“福碌相连"“三星高照"等仍然栩栩如生。轻轻走过那座令人心生遐想的“敬修堂",不知陈氏后裔能否读懂先祖修建祠堂时对家族的殷切期望。那几口印满岁月痕迹的古井,耐心向过往的人们述说曾经悠久灿烂的历史。
漫步在这条古色古香的倍磊特色老街, 如果有人问“谁"才能真正代表整条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一定会说是那座刚刚花费巨资重建而成的“陈大宗祠”。始建于1558年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这座大祠堂,由明朝抗倭英雄陈大成带领族人历经数十年兴建而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白蚁泛滥"之故遗憾遭受拆除。
陈大宗祠又称“尚义祠”,是座四进五楹闻名遐迩的宗族大祠堂,匾额嘉奖由时任浙闽总督胡宗宪特赐,被称之为明清建筑群“十七祠堂十八庙”的翘楚。它的拆后重建工作也一直是全体父老乡亲的迫切希望。
2020年12月,倍磊各界干部群众几经商议决定重建陈大宗祠。为首者振臂一呼,各地乡贤族人纷纷为家乡的建设事业慷慨解囊,筹措千万资金,马不停蹄动工,历时三年有余,终于修复一新。
2023年12月2日,倍磊村陈大宗祠借竣工庆典之际,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千米长街宴。总共438桌,四五千人欢聚一堂,一起就餐,其喜庆场面十分壮观,各地新闻媒体知晓后争相前来采访报道。
陈大宗祠规模恢宏气派,布局相当合理。门楼、戏台、厢房、天井、茶亭、匾额、会议室、陈列馆、钟鼓楼、后花园等等几乎包容万象、设备一应俱全。
陈大宗祠十分完美地还原了当初老祠堂的各种基本设施、进一步提升了布局的各种功能、内涵和实质,特别数“戚家军义乌兵事迹陈列馆”尤为明显。
在“戚家军义乌兵事迹陈列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大成和几位戚家军将校的塑像,还有“天下精兵之标"六个大字。
倍磊村是戚家军招募义乌兵的最重要兵源地之一。据当地史料记载,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东南沿海倭国犯境作乱,戚继光奉命来义乌招兵,百姓欣闻后踊跃报名参军,从而发展成为一支令倭寇闻风丧胆的军中劲旅。
“戚家军义乌兵"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战绩喜人、战功显赫。倍磊籍从军人员成为将校以上武官者多达49人,陈大成、陈子銮、陈蚕、陈禄等将领更是义乌兵的佼佼者。
为了纪念以陈大成为杰出代表的戚家军义乌兵之丰功伟绩,义乌至今还保留着多处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学校、道路等场所,如戚继光路、大成路、大成中学、戚继光纪念馆。
采风团成员怀揣一颗崇敬的心瞻仰抗倭名将的各种雕塑和画像,认真拜读其可歌可泣的人物生平及光辉事迹,由衷赞叹他们难能可贵的爱国情操和豪情壮志。
走出纪念馆移步练武场,沿着院墙一边望去,整齐摆放有各式各样的练武器具,戈、戟、枪棍、刀斧、狼筅、石锁、练功石等,大家仿佛看到了陈大成将军勤奋锻炼时力大无穷的伟岸身影。
保存完好的那两块270斤和330斤重的陈大成练功石,文友们被深深吸引,都想摩拳擦掌试试自己的身手。不过,大多文友已无法撼动它,只有老当益壮的方华弟主任和行伍出身的我才能勉强抬起。
“双溪六石汇玉流,五桥四堰把门守",陈加斌书记在作简要事迹介绍时,把整个倍磊村的大致轮廓很好地归纳为这两句极富内涵的文字表述。
由于行程路远,游览时间有限,我们暂时告别倍磊村特色老街和古建筑群,依依不舍地朝着村口停车场边走边谈。
众人走过村西小溪边,遇见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迈奶奶洗好厨具后艰难起身。当她即将走上台阶时,陈书记和一位随行的老师赶紧上前扶了她一把,并示意向她问好。恰巧,被年轻的陈焕摄影师抓拍到了这一感人的一幕。
送别老奶奶,陈书记笑容可掬回头告诉采风团各位老师:"刚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是我村一名现役大校军官的母亲,这条溪叫西溪,也被村民们称之为武溪,附近一带人家自古以来出了不少武将,目前还在部队里服现役的大校级别军官村里还有好几个呢!村东头的那条小溪叫东溪,也被称之为文溪,因为附近人比较崇文,处级以上干部也真不少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村上下几代人的齐心协力,“倍磊街”这颗璀璨的义南明珠终于绽放出属于她所特有的别样风采。
如今的倍磊村,一片欣欣向荣,风景这边独好。
倍磊村已经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列入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开始腾飞的倍磊村,站在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的舞台上,正焕发了青春,大踏步朝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