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是心底流动的秋雨,秋雨是世间跳跃的灵魂。
江南的秋雨,柔柔弱弱,斯斯文文,缠缠绵绵,如柳絮在风中飘洒,如少女在花前曼舞。如诗如画,似真似幻。雨水滋润着江南的每一寸土地,那滴落的珍珠晶莹透亮,把江南渲染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雨水落入倍磊老街,叩击着青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顿时让老街的肃穆与宁静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雨水轻轻地淋过黛瓦白墙,记忆随着雨水的润涨也逐渐在丰盈。
倍磊村古时称“双溪六石",也叫“倍磊街"。我想是因为双溪穿村而过,能滋育出文武贤才。六块彩色绚丽的萤石为基,“三石成磊,六石倍磊",由此可见前人为选村址起村名而煞费苦心,护佑后人心怀坦荡,光明磊落。亦借“磊"谐“垒",把思想境界堆垒成一种全新的高度,希望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成就一番基业。至于叫“倍磊街",那应该是当时商业繁盛的缘故吧。
老街全长625米,宽约4米,狭窄而幽长,据介绍,原先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官道。后来两边店铺林立,慢慢成为商贾贸易的重要场地。各种货店,酒肆,茶馆相继开张,人流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无不传递着当年的文明与繁盛。虽然时代变迁,有的已淡出我们的视线,但仍有如理发、米业等行业在传承。
老街像一幅长长的卷轴,一个个店铺就是一页页的故事,记录着曾经的辉煌过往,等候你去慢慢翻阅,细细品读。特别是秋雨下的街面,远远望去,仿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朦朦胧胧,更增添了一探究竟的欲望。走在街道上用细碎的脚步去丈量她历史的长度,用探寻的目光去揣测她底蕴的厚度,心里就会滋生出一份惊喜。
街心亭是老街的中心,悬立于巷道之上,似雄鹰腾空。四周建有双层飞檐,屋面饰有“歇山顶"和“剌天画戟"。经过老街改造,街心亭修葺一新,既保留原先的古韵,又加入了现代元素,更是恢宏大度,气宇非凡。夜幕初临,灯光璀璨,灯笼悬挂,游人纷至沓来,是游玩的好去处,从中享受这份和谐和美好。
上百座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合理布局,错落有致,星罗棋布地散在街内周围。以黑白为主基调,简洁明快,古色古香,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它们像一本本教科书,向人们讲述着百年盛世之景况。同时,它们也在享受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刻在斑驳墙面的记忆得到继承和发扬,让人们记住它们曾经的无尚荣光。
倍磊村素有“十七祠堂十八庙"的说法。祠堂之多,庙宇之广,无不显示曾经地位的珍贵。尤其是坐落其间的陈大宗祠,雕梁画栋,更显大气磅礴,是村内地标性建筑。镌刻的陈氏祖训使人警醒,时时铭记于心。其内存有戚继光高大威武的雕像,栩栩如生,豪气逼人。后堂有陈述义乌兵的英勇事迹的陈列馆,想当年戚帅招募义乌兵去抗击倭寇,金戈铁马,九战九捷,立下不朽功勋,确保了海防一片清明。
当雨水滑过脸庞,把思绪从遗风古韵中拉回,心灵久久难以平静。望着秋雨淋过飞檐翘角,飘然而下,仿佛看到了出征的义乌兵骑乘战马奔赴前线,亲人眼中噙满的不舍。也似那痴情女翘首期待夫归的绝望,双目流下的酸楚。更像那吹响振兴乡村的号角,村民星眸中流露的喜悦。
当千年的灶烟邂逅了今世多情的秋雨,让我领悟到了江南烟雨的另一番韵味。当古典雅致与现代气息碰撞交融,让我欣赏到了今日倍磊独具一帜的美。
借助江南烟雨神韵,不由兴起,浅赋心中所感。
沁园春 . 倍磊情深
红叶秋深,古村风华,倍磊流芳。顺石板探秘,老街追忆,酒楼火热,店铺繁忙。溪贯村郭,千年泽润,育几多文武俊良。恰迎雨,觅江南诗韵,情系亭廊。
感怀旌烈牌坊。痴情女舍身为爱狂。记宗祠祖训,澡身浴德,修心明理,无欲则刚。戚军威严,英勇无畏,转战十年倭寇亡。逢盛世,共振乡村梦,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