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义乌辽鹤 于 2024-10-31 15:01 编辑
倍磊采风之旅
义乌辽鹤
又到菊黄枫红时节 。
10月30日,我随曲江文学社诸诗友赴佛堂镇倍磊古村落采风。
倍磊村俗称倍磊街。它虽地处义乌的西南角,却是块物产丰饶英才辈出的宝地。
更值得称道的是,倍磊是历史上义乌兵的发祥地,是一个富有传奇故事名闻遐迩的千年古村落。
上午9点,我们一行人于倍磊文化礼堂集中,参观了里面的的人文图片,聆听了陈江彬先生的简介。
倍磊村果然是人杰地灵。明嘉靖三十八年,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义乌招兵三千。经严格的训练和战火淬炼,后来这支三千人的义乌兵成为戚家军中的精锐,只要主帅指向哪里,他们就能够打到那里。鉴于义乌兵的强悍勇猛,加上前线战事的急需,戚继光到义乌招兵数次。 据史料记载,倍磊是戚帅在义乌招兵最多的重点村,投在戚继光麾下后来获得晋升的有名有姓倍磊籍将校就多达70人。而普通的倍磊籍士兵应该是更多。 “群凶万队一时平,沧海无波岭瘴清。帐下共推擒虎将,江南只数义乌兵。”明代文学家徐渭的这四句诗,正是义乌兵骁勇善战的真实写照。
历史上,倍磊人战功既显,文才亦赡。太学生,岁进士,武举人,文秀才,应有尽有。最著名的是一位叫陈文科的书生,曾做过文华殿学士,官拜中书舍人,参知政事,负责起草诏书。
与一般的游客不同,每到一地,除了欣赏该处的自然风光,我更会关注那里的人文景观,例如,景点中的对联或题词什么的。
在村支书陈兴海的带领下,我们从西大门进入倍磊老街。
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访了廉堂公祠、百工坊、存仪堂等地方。
街心殿处于这一条老街的中心点,在这里,我们饶有兴致阅读了西泠石君一书写的《街心亭重修记》。
再过去是气势恢宏的陈大宗祠。
在这里,我们详细观看了祠内布置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了解到著名的抗倭将领陈大成就是从这里走出,因作战勇敢功勋卓著而被诰封为怀远将军。同时受过诰封的还有:陈子銮、陈九霄、陈文澄、陈禄、陈蚕等70名将佐,他们也都是倍磊籍人,是戚家军抗倭斗争的中坚力量。
过了陈大宗祠,接下去可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龙皇亭。
再走一小段路,来到一个贞节牌楼前,人们对此物,似乎不太感冒。
走到底,就是村东朝阳门了。
据介绍,这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倍磊老街全长有一里多。
置身其间,游客步履轻盈地踩在整洁的街路青石板上,望着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人流络绎不绝的景象,仿佛穿越回了从前。
陈江彬先生还介绍,除了这一条主街,倍磊尚有两条次街。
于是我们又漫步穿行于小街巷,参观了文化底蕴深厚的简能堂、九如堂、九思堂、仪性堂等处。
我们曲径寻幽,来到一个名叫灵司庙的地方。
也不知这里究竟供奉过什么神明,依稀可见楹联一副:
灵司灵验随时见,公主公心触处明。
在这副奇联前,我们盘桓揣摩了好长时间。
灵司,公主--- 此时大家心中有些茫然,不免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听完倍磊籍老师陈俊生的解说后,我们才明白:
在这里,公主的“主”,用作动词,犹言“为民作主”之意;灵司的“司”,也用作动词,意为“执掌、掌管”。
整副对联的大意是:此神很灵,很公正,有求必应。
倍磊始于宋代,崛起于明代 , 清代达到鼎盛。
明清时期,倍磊已是义乌“烟灶达千”的第一大村。
倍磊村自然环境优越,三面环山景色优美,北面是一马平川的沃野。村内有两条溪流穿过,东溪源自飞凤山麓,西溪源于八宝山。因此,倍磊村又被称为 “双溪六石”。
那时的倍磊,有屏南晴翠、东麓朝霞、仙山听梵等十景,曾经备受文人骚客的“登眺流连、形诸歌啸”。
古建筑群连绵不断,人文景观众多,是倍磊古村落的两大特色。
近几年,倍磊村通过重修老街,在传承千年文明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
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又为这个古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倍磊村被定名为义乌市内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同年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衷心祝愿“义乌兵史实陈列馆”建设得更充实更完好。
热切期望“倍磊十景”能以更靓丽的容颜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