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合作极为紧密,活跃着大批使用阿拉伯语开展业务的商贸从业者。在义乌市场,用阿拉伯语讨价还价、敲定订单的场景随处可见。仅去年,义乌对沙特阿拉伯的进出口额就达到164.6亿元,同比增长16.5%。”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外语晨练培训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3月5日,2025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外语晨练培训正式启动,第一阶段至4月1日结束,主要为市场经营户培训商务英语,吸引了3287人次到场学习。
近年来,商城集团十分重视对市场经营户的相关技能培训,从满足贸易环节语言的“刚需”出发,帮助经营主体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实用的外语,且所有课程免费面向国际商贸城全体商户。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市场主体超50万人次。
阿拉伯语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受众和影响力。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阿拉伯语讲师马尧在埃及求学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据他介绍,参与培训的商户们学习积极性极高,从两鬓斑白的老商户,到拼搏奋斗的中青年商户,再到刚刚踏入行业的创业者,各个群体都热情满满。培训始终坚持实用主义,课程内容围绕日常经营场景设计。因此,商户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够迅速应用到日常经营中,当天就能与进店的外商自如交流,将知识转化为经营成果。

“我们60%的客户都来自阿拉伯国家。但我的阿拉伯语水平欠佳,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我报名参加了这次学习课程。感觉收获满满,回店里就要找机会实践一下,检验学习成果。”现场,四区经营户金叶飞埋头苦学,笔记本上记满了单词。金叶飞主要从事打底裤生意,日常与外商交流时,需用到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我们在这几门语言运用上都比较薄弱。”金叶飞直言,外语是打开国际贸易大门的“金钥匙”,没有这个基础,生意很难进步。“我想一门心思把外语学好,让生意在国际市场上越做越顺。”
作为“世界超市”,义乌一直被视作外贸市场的风向标,清晨市场的朗朗晨读声是义乌商人勤奋好学精神面貌的一个缩影。据悉,在商城集团的精心运营下,外语晨练培训活动已持续开展19年。对于广大经营户而言,这一项目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大家带来显著的成效。通过系统培训,经营户们逐步掌握了外语技能,不仅打破了与外商交流时的语言壁垒,更能运用所学,顺利与外商展开国际贸易往来,在国际商贸舞台上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