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如下↓↓↓
一、构建“强”引擎,驱动民企创新跃升
(一)支持科技创新。对年度研发投入经费达到200万元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不低于实际研发投入经费的2%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对于认定为省级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和重点实验室分别最高给予100万、200万和1000万元奖励。运作30亿元产业基金和30亿元科创母基金(二期),引导支持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重点用于支持“4+X”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产业项目。
(二)支持智能改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未来工厂项目最高按照生产设备投入的30%、网络软硬件投资的50%予以补助。对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认定为省未来工厂的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200万元奖励。
(三)支持人才引育。组建不少于2亿元的人才创业创新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科技项目的投资力度。C类及以上人才购房补助从140万元提高至A类300万元、B类200万元、C类150万元。国有园区对A类人才项目最高3年免租,B类、C类、D类、E类人才项目分别给予50%、30%、15%、10%的3年租金减免,项目团队成员优先入住人才公寓。深化人才暖心服务,做好就业指导培训、子女就学、职业晋升等人才服务的“关键小事”,全年引进大学生5.5万人以上。
二、搭筑“大”平台,激活民企开放动能
(四)加大改革赋能。以新一轮国贸改革为统领,做实“改革+项目+平台”,积极向上争取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审批管理权限和资源政策。锚定“港”“廊”“链”部署,高标准建设苏溪国际枢纽港、双江湖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做大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构建国内仓、海外仓、国际物流专线“两仓一线”交付体系,实现全年货物出运量增长50%以上。大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加快建设直播电商城,促进“保税仓+直播”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五)加大市场赋能。加快全球数贸中心建设,力争市场板块10月开业。加快推动新会展中心、国际数字物流市场等一批支撑性市场设施建设。提升义博会等展会影响力,举办经贸展50个以上。加快推进“品牌出海”,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3000余家参与对美贸易的市场商户出海拓市场、抢订单。聚焦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迭代Chinagoods平台,优化AI视创、跨境数据访问等应用场景,新增服务在线贸易额1000亿元以上。
(六)加大政策赋能。对参加市重点支持境外展会的企业和市场商户,按展位费60%或40%补助。对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最高可给予80%补助。实施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六五折优惠。
三、提质“新”服务,护航民企稳健发展
(七)加强要素供给。全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供应工业用地出让不少于1800亩,供应商贸用地不少于2000亩。保障新上项目用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电量供给100亿千瓦时左右。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50亿元以上,力争政府性融资担保户数不少于2500户,担保余额达到45亿元,担保费率不高于0.6%。
(八)加强权益保护。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拓展出海企业海外商标抢注监测服务,加大跨境电商、海外展会等领域维权援助力度。深化涉诈冻结援助工作,扩大个体工商户报备“白名单”,对符合条件的商户应报尽报、能报尽报,系统登记冻结账户解冻率达90%以上,个体工商户“白名单”报备入库5万户以上。
(九)优化执法监管。推动服务型执法模式改革,建立“简案快办”办案模式。健全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建立“首违免罚”“轻微免罚”“不予处罚”清单,实施“三不查”“四不罚”。提升涉企执法监督预警能力,实行“三色预警”机制,“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实施率提升至60%以上。
(十)优化涉企服务。打造3.0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全省企业服务平台样板。全年涉企问题办结率提升至98%以上。建立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等项目申报、审批全流程指导帮办服务机制。打造“小义说企事”企服IP。持续优流程、减材料,网办负面清单事项减至90项以下,定制“AI+导办”事项100项以上,实施“免证办”事项50项以上,高标准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3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