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8点40分,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四区,百余名经营户签到后领取精编商务英语练习册,整齐地站在中庭的外语晨练角,跟着商城讲师团外语老师学英语、练对话。自3月5日今年首期英语晨练培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开课以来,已陆续在一区、三区、四区开展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多批次培训,为7.5万摊位商户开拓全球市场提供语言支持,有力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40分至9点20分,外语晨练课雷打不动准时开课。参与学习的人群中,有满头白发的老商户、正值奋斗的中青年商户、刚入行的创业者,甚至还有外商。由于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每次课程都会比预计时间“拖堂”20分钟,学习劲头十足。
客户维系、日常接单、货品推介……“早自习”课堂每日聚焦一个外贸核心语法点,专为助力商户高效对接外国客户而设计。中国小商品城商学院英语讲师董舒伟向记者介绍,培训始终坚守“实用导向”原则,课程内容深度契合真实经营场景。商户们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当天即可应用于店铺运营实践,切实达成“即学即用”的效果,让每一次学习都能快速转化为实际经营动能。
Trade(贸易)、Message(信息)、Warehouse(仓库)……经营户王建红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英语单词,此刻她正专注地跟着朗读。主营各类鞋品的她,在日常对接外商时,常常需要用到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以前只会蹦几个简单单词,跟外商交流全靠翻译机,有时候还因为用词不准闹出误会。”王建红坦言,“现在就想沉下心把外语学扎实,让咱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稳、销路更广。”
从首期英语课到二期阿拉伯语、三期西班牙语,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商户傅江燕堪称课堂“全勤标兵”,连授课老师都夸她是“三好学生”。“早9点约了外商看货,就没去现场。不过,我特意提前打开‘小商说数贸’微信视频号的直播,趁客户没来的空档跟着学了段对话。”傅江燕翻出手机里的学习记录,如今她已能熟练用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与客商对答。比起过去依赖翻译软件,用“目标语言”沟通不仅瞬间拉近了与外商的距离,更让生意洽谈多了份人情味——这把“语言钥匙”,正是她在国际商贸圈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叠加“即买即退”退税便利、移动支付本地化等政策组合拳,义乌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吸引全球客商的目光。1至5月,义乌小商品城日均客流21.9万人次、增长4.53%,日均吸引外商3349人、增长4.87%。客流不仅仅是信息流、贸易流,更是流动的财富商机——而语言则是串联起这一切的“黄金纽带”,既是叩开外商沟通大门的“通用密码”,也是支撑国际贸易大厦的“底层基石”。
据外语晨练培训主办方商城集团介绍,外语晨练培训已持续开展19年,从满足贸易环节语言的“刚需”出发,帮助经营主体掌握一门甚至多门实用外语,所有课程面向国际商贸城全体商户免费。今年,义乌国际商贸城外语晨练培训全年计划举行140场。(来源:义乌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