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小土堆
用树枝撩开表层沙土
便可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红火蚁
让人头皮发麻
看到这种小土堆
千万远离
因为这是一种攻击性极强
盛夏时节,市民在户外活动时接触并被叮咬的可能性相应提高。
红火蚁体色多为红棕色,其巢穴在地表形成明显隆起的疏松土丘状蚁丘,受到惊扰时蚁群会迅速涌出。一旦被叮咬,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或用冰袋冷敷减轻肿痛不适,也可以涂抹清凉油、类固醇药膏等缓解,多数叮咬反应在数日内可消退;切忌搔抓,防止伤口破损造成继发感染;若出现大面积红斑、皮疹、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症状,请立即就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究竟什么是“红火蚁”?
▼
在中国红火蚁是入侵生物,几年前通过花卉、木材、有机肥等经美国被携带入境后传入中国。它被列为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
红火蚁体型长度约为3-7毫米,与其他蚂蚁差不多。之所以叫“火蚁”,就是为了描述被它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的疼痛感。红火蚁毒囊中大量的毒液注入你皮肤,会立即引发剧烈灼热感,局部皮肤形成红斑、水泡、硬肿,有痒感。水泡破裂,还可引起细菌性的二次感染。红火蚁的毒液中还含有少量水溶性蛋白等物质,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性反应,严重者引发过敏性休克,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头或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血压降低,以及头晕乏力、昏迷、抽搐等,严重可导致死亡。
福建省疾控专家介绍,可以通过蚁巢特征、攻击性和形态特征等,来判断是否为红火蚁。红火蚁的成熟工蚁红褐色、体长 3~6 ㎜、头宽约 0.5㎜;成熟兵蚁体色红褐、体长约为工蚁体长的 0.5~1倍 、头宽约1.5㎜。腹部呈卵圆形,末端有蛰针伸出,这是红火蚁最危险的部分,蛰针内有毒液。红火蚁属群居地栖性昆虫,具有筑巢群居的生活习性,一般在向阳开阔地带、荒坡、草地、路边、花卉苗圃基地、水塘边、公园绿地、长满杂草的田境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中筑巢。
蚁巢出口处一般会有泥沙堆积,在地面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明显“蚁丘”。蚁丘平均直径在20cm以上,高度10~30cm,较一般蚂蚁蚁丘明显高大,蚁丘内部中心部分呈蜂巢状多孔道结构。遏制红火蚁扩散需要多部门协同防控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已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查监测,并将及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处置。市民在公园、绿地等户外场所活动时,请注意观察地面,避免在已发现或可疑的蚁丘附近长时间停留或触碰。
若发现疑似红火蚁,请勿自行处理,可拨打金华市农业农村局服务热线0579-82050010及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