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很多原本好好的关系,走着走着就变了,而转折点,往往是“借钱”这两个字。
以前总觉得,真正的朋友就该患难与共,借钱只是小事,谈钱伤感情才是矫情。直到经历过几次,才明白“借钱”从来不是简单的金钱往来,而是对信任和人性的考验。
有个认识多年的朋友,当初他创业急需资金,我二话不说把积蓄借了出去,没提利息,连借条都没让写,只想着帮他渡过难关。结果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他绝口不提,我委婉提醒后,他反而觉得我小气、催得急。后来慢慢发现,他开始刻意疏远我,微信不回、电话不接,曾经无话不谈的关系,硬生生被一笔钱搅得只剩尴尬,最后不欢而散。
也见过身边的亲戚,因为借钱产生隔阂。亲戚家孩子买房凑首付,向我家开口,父母心软借了不少。可后续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每次见面都绕不开“催债”和“推脱”,原本和睦的亲戚关系,变得越来越生分,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也没了以前的热络。
不是说借钱本身有错,而是钱太容易照出人心。有的人借了钱,会记着恩情,按时归还,甚至主动表达感谢,关系反而因此更牢固;但更多时候,是借出去的是钱,收回来的是失望,是从信任到猜忌,从亲近到疏远的转变。
现在终于懂了,为什么老辈人说“救急不救穷,借钱需谨慎”。不是不愿帮忙,而是怕一场借钱,弄丢了原本珍贵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时候真的很脆弱,禁不起金钱的试探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