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存在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在建筑工程上普遍存在,部分工地建设全周期就可能存在几十个有限空间。以往企业更关注的是深基坑、高大模架、起重机械等方面的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容易被忽视。
由于数量大,且行业内缺乏标准化作业指导,以及针对性安全教育,连年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频发。2019年9月,宁波某在建工程工人在地下室自行车坡道拆模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死1伤;今年1月,绍兴某印染公司工人在地下调节池作业时吸入有毒气体,导致3死3伤;12月,江苏省宜兴市一工程项目3名工人进入非机动车下坡道下方空间作业,全部缺氧窒息身亡……一个个教训惨痛。
今年7月,省安委办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一件事”改革试点,义乌承接建设工程有限空间管理改革任务,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全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事实上,对于工地有限空间安全管控,各地都出台过管理办法,但多为碎片化措施,实践下来,企业操作层面落实到位难度较大。”义乌市建设局质安站副站长徐建平说,以义乌为例,现有建筑工地334个,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有限空间高达6000多个。按原有管理体系,企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实际监管压力非常大。
怎么才能形成有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改革举措?在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措施制度实效,又要兼顾企业投入成本,义乌市安委办、建设局以质安站骨干力量为主,对义乌全市范围的在建工程摸排调研,探索行之有效、易于推广的方法。
该市提出强化源头管控,通过强化工程地质勘探对施工场地是否具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辨识分析,并在勘探资料中明确;通过加强工程设计指导,从源头减少可能导致有限空间作业的结构设计;通过明确有限空间设计点位和数量,提升施工环节有限空间辨识和应对能力。
义乌创造性地提出了有限空间辨识分级标准,将工地全周期的有限空间分级管控。“按照有限空间类型、主要危险因素等,我们综合判定作业危险程度,将有限空间分为危险性较大和一般两类进行管控,针对危险性较大点位参照危大工程实施提级管理,大大提高监管能效。”徐建平说,义乌工地6000多个有限空间分类分级后,危险性大的仅剩1000多个,在实施状态的只有200多个,无论是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能更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监管。
此外,义乌还印发了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指导手册》,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细节和亮点举措,对建筑工地有限空间作业有较强的实操指导意义。
义乌将这套实践经验形成改革实施方案,这份“答卷”也得到省安委办、建设厅的认可,成为在全省房屋市政工程领域学习推广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