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缸窑,或许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义乌缸窑古村的古窑遗址,它就像一条长长的毛毛虫匍匐在山背上;应该还有那苍劲的古樟树;用陶缸砌的墙;那缸窑体验馆;缸窑文化陈列室……不过,还有一处幽静儒雅之所,你是万万想不到的,那就是缸窑村里的图书馆。一个村级的地方还有图书馆?这本身就是一个惊喜的偶遇!
在夏末,走在静谧的村巷,几声蝉鸣平添了夏日里古村的安静。一道水泥长柜,空格里错落地排放着陶红色的弯弯的薄薄的瓦片,就像一本本缸窑村古藉的书本,历史的扉页,陈列成一道围墙。围墙内就是义亭图书馆。那可不是现代高楼大厦,而是一排红瓦白墙的人字屋顶平房。
几个人字梁撑起一个宽阔的知识空间。水泥红瓦墙施展出它的秘招,似长鞭挥舞,似蛇蜿蜒曲折,分割出多个功能空间:服务前台,朗诵亭,阅读处,儿童活动区,妇女儿童驿站服务区等人性化的功能区。靠墙壁的一长排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整齐地陈列在上面。阅读区零星地坐着数位读者在阅读,小孩子在写作业。儿童区里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玩着游戏。一盆绿萝盆景,一瓶陶瓷插花,一挂稻穗壁挂,都洋溢着图书馆的温馨,雅致,诗意。这个安静优雅的环境加上凉爽的空调风,俨然是一个酷暑里的世外桃源。
当我把镜头对准那对姐弟俩时,那是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一帧帧温暖如春的照片。
这是一对“小候鸟”,从安徽“飞”来义乌度暑假的“小候鸟”。姐姐穿着绿体恤衫黑裤子,瓜子脸、马尾辫子、浅浅的笑,显得文静腼腆;弟弟却是黑色体恤衫绿裤子,小脸胖乎乎的,闪动着会说话似的大眼睛,活泼可爱。当我问他们名字时,弟弟闪着眼睛瞅了瞅小姐姐,爽快地回答:“我是宋洋。她叫宋淼”。我问是哪个字时,他笑着看了眼姐:“三个水的淼。”“啊!这个字呀,我还不会读呢!这下记住了。”我一边附和着他,一边逗他开心。宋洋的小胖脸笑眯了眼,他身体在座位上左右摇摆着,时而往姐姐身边靠靠,他也打开了话蒌子。他老家是安徽,父母在义乌务工。他上面还有四位姐姐,大的二十岁,已随妈妈一起打工。最小的读初一,也就是宋淼,在图书馆里陪他做暑假作业。宋洋下学期就读三年级了。当我们夸宋洋有四个姐姐,好福气,是个小公子时,他一扭头朝着小姐姐笑,来了一句意料不到的话:“她是小公主!”惹得大家开心地笑起来。宋淼害羞地拥着弟弟笑,用手轻轻地敲着弟弟。宋洋却笑得趴在桌上。我们佩服宋洋小小年纪就有这么高的情商,也羡慕他俩深厚的姐弟情。
小宋洋童言无忌,每说到家庭隐私话题,小姐姐宋淼就会暗暗地在他的背后轻轻点一下,用眼神示意一下弟弟,提醒他别口无遮拦。这也难怪姐弟俩。现在大多数父母教育小孩在外面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这难道不是社会环境的一个悲哀?
图书馆里还有一对母女,妈妈陪着小女儿在学习。我们与她聊起学生的教育,她不无感慨地说:“现在的学生都是在‘拔苗助长’啊!”“小小年纪,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现在却在提前学习下一学期的新课内容。”“我希望不要布置暑假作业,让他们过一个快乐无压力的暑假多好!”难道不是吗?现在小孩的学习压力不逊大人的压力。我的眼前也掠过即将入学的大孙子学习的情景。有次陪他去上补习班路上,他哭夹着脸向我连珠炮一样发射了“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我上补习班?”“为什么我就不能跟弟弟一样玩?”“为什么……”我无语回答。
时间在图书馆里静静流淌,我静听着“哗哗”的翻书声、孩子们“沙沙”的写字声、我自己“澎澎”的心跳声,心潮起伏。
我相信,在知识的海洋里,宋淼宋洋姐弟俩,这对“小候鸟”会像海燕一样在大海上翱翔,展翅拼博,茁壮成长。我相信,母女俩会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里所有的答案。我相信,在知识海洋里,大孙子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会找到他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
我也徜徉在图书馆的书海,寻找这几天在我心头掠过的太阳、星星、月亮,蓝天、乌云、彩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