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杯)+倍磊历史人物:陈大成(一)
陈运俊
陈大成,字廷中,号锦溪。公元1506年生,1569年卒。陈大成未满六岁时,其父去世。生活的磨砺,造就了陈大成的坚定、顽强、警敏,“胸怀大略,志量过人”。陈大成以“清中原,奠华夏”作为自己远大抱负。他膂力强劲,娴熟兵法,婉承寡母怡和,孝、友、义都享有盛名。
明朝嘉靖37年(公元1558年),处州矿徒聚众劫采倍磊八宝山银矿,掳掠地方居民,官府视之贼,但禁之无效、剿之无兵。在这种情况下,陈大成以保一方民生为己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授方略,捐千金,募土著”,有效组织四乡民众、义士,周密部署,殊死以战,痛歼了这伙数达万人之贼。“督府旌异,郡守赉金五十,以酬厥功”。总督胡宗宪为此旌匾“尚义”。
八宝山护矿之战中,当地乡民、义士的英勇无畏,戚继光闻之惊讶。正愁没有理想兵源的戚参将,遂请总督胡宗宪准其来义乌募兵三千人。嘉靖38年(公元1559年)农历九月,戚继光亲临义乌募兵,但布告多日,却无一人报名。究其原因,却是未先得陈大成首肯,壮士们不愿报名。戚继光旋即带礼品携义乌县令赵大河策马倍磊陈大成家中,与陈大成同议募兵之事。陈大成以国土安全、国民福祉、民族大义为念,舍小顾大,带头报名。在陈大成带领下,义乌壮士们云集报名,原定募兵三千人,却不得不扩招一千人。这四千义乌兵,就是戚家军最初班底,闻名于世的戚家军因此诞生。
1561年,陈大成被授把总,职统骁骑五千,于本省地方“练习听调”。“教习稍稍就绪,有寇复犯瓯越”,1561年4月戚继光即率陈大成所部奔赴天台作战,在取得平天台倭寇的战斗胜利后,又于同年5月平仙居太平大捷,其中有新河之战、宁海之战、花街之战、上峰岭之战、白水洋之战、太平之战等等残酷战斗。“一月幸十捷”,陈大成威名“骎骎起矣”。
1561年10月,陈大成率部转战江西弋阳。弋阳作战,史书赞陈大成“折冲之功播于大江左右。部台各以其勋著,曰:‘忠厚老成,率其子弟冒险冲锋,真东南之宿将!先征剿于浙海屡奏肤功,今获捷于江西,独催劲寇。’帝嘉其绩,赏赉金、帛。”
1562年4月,陈大成随戚继光复平太平,对陈大成“部、台褒锡曰:威镇三台,全胜千里。”
浙江倭寇被基本荡平。戚继光第二次在义乌招兵三千人。1562年8月,福建沿海受倭寇侵扰十分严重,福建巡抚连连向朝廷告急,请求戚继光带兵援闽。戚继光率军征战福建,陈大成屡建奇功,四战四捷,长子陈文汉勇武绝伦,却在平宁德倭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陈大成忍受着长子牺牲的巨大悲痛,“乔梓捐躯赴敌”。“乌伤义勇远播边塞”。“辕门嘉奖之,曰:四战四捷荡平福建,因首叙其勋以上于天子”。陈大成官授台州卫指挥佥事,金、帛赏赉有加。
戚继光为陈大成写道:“壬戌(公元1562年)又从予援闽,一战而复宁德,再战牛田、林墩,贼乃据桥恃险,君部中陷阵死者九十余人,然无一回视。贼遂弃桥走,尽歼之。闽十余年来山海积盗糜遣矣。次福清复破贼.....授君守备,君之秩骎骎崇矣。”
1563年,陈大成还兵复为台保障。“八月,兵巡行檄优劝曰:谋略出众,奋勇可嘉,父子(陈大成次子陈文澄),各适其用。乃议总理九营军务。九月,部台复劝之曰:才识老练,智谋深长,驭兵甚得其欢心,剿寇多收其战绩。”
1564年10月,因陈大成“廉洁励已,操守清白,虽当幕年领兵尤怀壮志”“老成持重,屡立奇功,堪补领事”,升为浙江军门中军都指挥佥事。此时,陈大成从军五年,年已59岁。
义乌兵离闽回浙后,倭寇再次进攻福建。广东总兵援闽,中了倭寇奸计,兴化再次失陷,明军大败。朝廷又令戚继光入闽抗倭。戚继光又招义乌兵一万并带上其中的一半奔赴福建,在福建与倭寇进行了平海卫大战,不到三个时辰,捣毁了平海卫倭巢,歼敌3451人,缴获兵器3961件,救出被虏百姓3000多人,接着又与倭寇水陆交战数十次。为仙游之战,戚继光又从义乌搬援兵六千人参加仙游战役。紧接着,义乌兵又在王仓坪之战、蔡坡岭之战中大发神威。福建沿海的倭患基本平定后,戚继光又率领戚家军剿灭福建吴平叛乱,直到1566年4月。
戚继光这段重回福建抗倭,陈大成未赴闽参战,因为总督和巡抚留下陈大成率兵保卫浙江。1565年6月,陈大成升任浙江中军都指挥使。面对浙江倭患平定,士卒困乏,军费开支大,百姓负担重,陈大成向上级斗胆直陈“领兵屯操”建议,朝廷批准其建议。“领兵屯操”减轻了浙闽百姓一半税赋。
陈大成不仅是将才,也是帅才。
陈大成“兵行纪律严明,所过地方秋毫无犯”“军门欣欣为得宿将,东南扃键尽付之矣”。他“驭众以仁,宜令以信,处功以谦,觇变以智,登先以勇,约束以严”,对财色“一无玩好”。“两浙之将才者,必以锦溪公为翘楚也”(陈大成号锦溪)。
1565年陈大成60岁生日时,朝廷专门动支官银为陈大成置办六十寿宴,“可谓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