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杯•高成入乡记
文/金
“嘭、嘭、嘭”急切的敲门声划破了倍磊街寂静的夜空,时值深秋,三更的黑夜万籁俱寂,寒意袭人。
“谁呀!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有事等天亮后都不行吗?”“百姓米行”的掌柜披了件外套,嘴里嘟哝着极不情愿地打开了门。
“砰”的一声,门打开的刹那,一个黑影咕咚倒在了掌柜的跟前,掌柜吓得心“怦怦怦”乱跳,口里“哎呀,妈呀”的喊着,急忙转身就往里屋跑。可是身后静悄悄的,待他稍微回过神来,想返回探个究竟。
掌柜摸着胸口让自己缓过劲来,提个灯笼战战兢兢的摸索着走向门口。定睛细看,是一个身材高挑脸庞瘦削的年轻男人,估摸20岁左右年纪,衣衫褴褛,卷缩着,看样子像昏迷了。掌柜使劲扶起年轻男子,让他睡到后屋里面的客房,还连夜请来了郎中。
年轻男子在掌柜及内人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就康复了。从他的口中得知,男子姓高,名成,是山西人,因为家乡干旱粮食收成不好,还遇到土匪时不时来光顾村庄,横行霸道,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或者逃离出去。他的父母也终究难逃厄运,双双离世。不得已他也想出来讨个生计,一路坎坷,来到了倍磊,终于支撑不住了。
“百姓米行”的掌柜姓陈,是倍磊本村人,慈眉善目,心地善良,热情好客。和他熟识的乡亲都知道他是个大善人,邻里关系和睦温馨,生意经营得也是有声有色。
这天,年轻男子看到陈掌柜忙里忙外,还不时唉声叹气。忙上前问个究竟。掌柜说“店里的伙计刚刚回老家去了,老家发大水,家里遭殃了,也不知家人的生死。店里的活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再说,我也老了,体力不支了,这可如何是好呀!”陈掌柜紧锁着眉头。
“掌柜的,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正好也没有去处,你就收留我当你家的伙计,你怎么使唤都行,我不要银两,管我吃饭就行,权当我回报你的救命之恩。”高成趋前一步,拱手恭敬地向掌柜行礼。 “如此甚好!”陈掌柜捋着胡须,眉开眼笑。这段时间,陈掌柜也在暗自观察高成,他仪表堂堂,谦逊有礼,机灵,有点力气就帮忙干一些杂活,是个实诚实在的孩子。
高成除了干体力活,陈掌柜也渐渐地让他学着盘货,记帐算帐,高成聪慧肯干,大小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得心应手。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生意在高成的辅助下如日中天,赚得盆满钵满。后来陈掌柜干脆收高成为义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陈掌柜膝下只有一女,名称小芳,芳龄十八,匀称的身材,俏丽的脸蛋,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来,好不招人喜欢。
高成和小芳正值豆蔻年华,心里难免怀春,每天相处在一起,眉来眼去的,心生暗恋,只是因为害羞,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陈掌柜看在眼里,满心欢喜,他也挺喜欢高成,而且高成已经没有亲人在世了,能招他入赘是最好不过了。
时光匆匆,一晃高成呆在陈家有半年之余。这天,陈掌柜特意把高成和小芳叫到一起,问小芳“你也老大不小了,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你有没有意中人或者我托媒婆去说门亲?”小芳腾在脸上一红,眼光瞄向了高成,高成大气不敢出,紧张得不敢说话,手心都冒出了汗。陈掌柜心里笃定,捧起一杯茶,慢慢呷了一口,笑眯眯地看着小芳,问“高成怎么样,可合你心意?”“爹地……”小芳羞涩地低下头,手指使劲拧着手帕,扭捏了一下,可嘴角上扬。陈掌柜已知她的心意。转头问高成,“你觉得小芳怎么样?”高成连忙作揖,“一切义父作主便是。”就这样,他们终于喜结连理。
婚后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小芳还生下一儿一女。倍磊街上照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倍磊街是当时的官道,是买卖生意人的必经之路,倍磊还有埠头,因为交通便利,所以贸易繁荣。
可在当时,土匪猖獗,盗窃,谋财害命经常发生,繁荣稳定的背后是动荡不安。
戚继光为了抗倭而来义乌募兵,倍磊首当其冲。当时义乌人听说军队军纪败坏,滥杀无辜仍有发生,还克扣军饷,士兵经常饿着肚子,粮饷不能保证,大家都不愿意去。后来在倍磊望族陈大成的带领下,亲率子弟叔侄加入戚继光麾下出征抗倭。 高成血气方刚,觉得男子汉还是以国为重,儿女私情暂且抛开,先有大国才有小家。于是和小芳商量,他也准备从军,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微薄的力量。
小芳死活不同意,家里有年迈的父母要赡养,还有幼小的儿女需要抚养,她一个人怎么承担得起。高成软磨硬泡,以前家里生意好,积累下不少的财富,紧巴点过日子不成问题,而且世道越来越乱,生意做的也不安心,等击败倭寇后,世道太平了,马上回家。
陈掌柜也跟着高成劝小芳,舍小家,为大家,高成做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支持他,为他感到自豪。善良识大体的小芳终于答应了,可一想到即将分离,何时能凯旋回来都是个未知数,还有年幼的孩子,一想到这里,就泪流满面。她帮高成收拾好衣物,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在一个风清月高的晚上,高成随军队出征了。
捷报频频传来,台州九站连捷,福建四站四捷,戚家军所向披靡。高成的形象在小芳心中越来越高大,她也把小家打理的妥妥当当。
小芳经常在老街上翘首以盼,希望高成能出现在她眼前,给她一个惊喜,也时常向来往的客人打听戚家军的消息。
若干年后,高成穿着将校服,骑着高头大马终于回来了,可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互相不认识。高成感慨万千,真是应了“壮年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父子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高成和小芳相拥而泣。小芳特地买来好酒好菜,烧了满满一大桌子菜,庆祝一家人终于团圆了。高成举起酒樽,开心地说:“回家好啊,回家好啊,从此再也不用过颠沛流离的苦日子了。”
此后,他经常向孩子们念叨那段艰苦的岁月,谈戚家军的英勇骁站,说着这些,他的眼里总是泛着泪光,戚家军勇往直前不惧困苦的精神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也永远激励着他的后辈人,他以自己曾经是戚家军的一员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