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是义乌小年。
早上起得早,为的是去攀登赤岸“大寒尖”。
大寒尖去过一次,那是八、九年前与媒体朋友一起去的,走的是羊印村至慈溪村的盘山公路。车就停在半山腰的路旁,经过一片竹林,步行至天龙寺后,再往山顶攀爬。有一段山路甚是陡峭,有人用木棍做了些台阶,我们就是抓着边上的树枝,攀爬上山的。
那天,山的最高处没有游人,只有我们一行5人。在顶峰旁的山坳里,能够听到山风的呼啸声,非常地壮观而有气势。



而这回,我们走的是羊印村这边的登山游步道。出发的前夜,看了百度资料,说是攀登、休息和拍照时间,上山大约在四至五小时,下山则在两小时左右。如此说来,大概也要六小时上下。果不其然,我们9时15分到达羊印村,下山返回到停车场,也是下午3时25分了。




过了“寒山驿站”,步行几十米,就看见“羊印古关隘”。这是一个石砌拱门小城墙,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据说是为了防御“太平军”溃退时侵害百姓所建。




起初的登山游步道较为平缓。台阶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板和庐山青。沿途有“仙缘”、“正道”等奇石景点。在一处有缝隙可以上下的怪石,是“出人头地。”临近“天龙瀑布”处,正好是海拨520米,有一个心形打卡点,可以拍照留影。


久旱无雨,山涧小溪基本见不着潺潺流水。而在“天龙瀑布”,却有一股清澈的水柱一泻而下,发出悦耳的声响。
瀑布旁的“寒龙亭”,游人可以稍作歇息。登山游步道边,不时会出现一些亭子、小木屋驿站和长廊。路旁的长凳子上,内置太阳能电源,可供手机应急充电使用。

经过一段块石砌成的陡峭台阶,就有一段悬崖峭壁路段,是新铺设的花岗岩游步道,外侧有石柱和铁链,显得安全又美观。


走上那段堤坝,只见一池碧水,映照着葱绿的山林。那就是传说中的天龙山水库。蔚蓝蔚蓝的,不禁让人联想到九寒沟。



“关于天龙古寺的愿望不能少你”,这样一条红底白字的网红路牌,让人感到澎湃的暖意。有一群游客,在这里吃些零食饮料,补充能量和营养,为接下来的登顶做准备。


穿过一段新铺的花岗岩路面,两旁是挺拔的松树。前方出现了用枕木铺设的台阶。一直延伸到义乌最高峰-----大寒尖。枕木台阶,已经取代了原先崎岖不平的山路。




如此一来,登临大寒尖,也就基本用不上登山杖了。









在冬天的山巅,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崇岭、山岗、村庄、田野、绿水,青山。登顶,需要勇气、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大寒尖,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赤岸镇与永康花街镇交界处,是义乌市的最高峰,海拔925.6米,同时也是永康市的第二高峰。
大寒尖又名大安山。有种说法,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到访此地,并在《半夜青溪闻笛》中提及“大寒山”,诗中描绘了大寒山的景色与情感。有没有网友出来说说,李白的诗到底是不是写的义乌?
据清嘉庆《义乌县志》记载,大寒山有一水池,四季不竭,春夏溢出,形成瀑布泉。因炎热的夏天停留在山尖上能感受到凉风习习,全身舒畅,煞有寒意,故得名大寒尖。
如果您计划攀登大寒尖,请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和兴趣偏好选择合适的路线,并预留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请务必注意天气变化,穿着合适的服装和鞋子,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以及必要的急救用品。在登山过程中,请注意安全,避免滑倒和摔伤,并尊重自然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




有人认为,通过登临行为来开阔视野、抒发情感和探索真理的文化传统。
也有人说,不是珠峰去不起,而是大寒尖更有性价比。

还有一句幽默搞笑的标语:
“没人疼就去爬山,爬完大寒尖,全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