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yuxi 于 2025-3-4 10:26 编辑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春雷始鸣,惊蛰节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于每年公历3月5-6日之间交节。在历史上也曾称此节气为“启蛰”。
今年3月5日,我们迎来惊蛰节气。《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入冬以后,藏伏于大地中,不饮不食,称之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春雷响,万物长”,唐·韦应物作《观田家》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人体五脏与四时节气相对应,春与肝应,故惊蛰时节应顺肝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气血顺畅。春季当令之色为青,故可多食绿色蔬菜,如韭菜、香椿、芡实等升发阳气的食物。应少食酸涩之品,因酸性收敛,影响气机之运行,不利于阳气升发,不利于气血宣畅。而甘味入脾,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等物,以补益脾胃之气。
此外,民间流行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寓意着与害虫分离,远离疾病。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温回升,阳热始生,气候干燥,人易出现口燥舌干、内热燥烦之症状。《本草纲目》指出梨:“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吃梨可以助益肺脾之气,调和五脏,润燥滋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