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FM93陈瑶
“唱起安全真高兴,上溪唱去苏溪应。什么事顶要紧,安全永远是头一名头一啊个名“。3月4日的戏台上,一段交通安全宣传方言说唱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在悠扬的手风琴伴奏下,清亮的嗓音,金属般的质感,自然的表情,让戏迷们纷纷在打听:这个眼睛会说话的警花是谁啊?哦,她就是义乌交警大队宣教科科长金紫菱。
有温度的宣传能让老人主动接受
金紫菱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在乡音乡愁中长大的她知道生活的不易。工作中,她发现在汽车时代,60岁以上的老人已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如何强化对“白发族”的宣传,将漫灌式改为精准化宣传,将照本宣科换代为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成了她的“责任之问”。
一次,她回老家,看到老人们聚在一起听道情,暖阳下的老人,还有那如痴如醉的表情,不禁让她眼前一亮:“好吃不如饺子,好听不如曲子,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有曲艺元素“加持”的宣传他们肯定喜欢”。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的她马上摸底,组织了由艺术爱好人员组成的小分队,邀请民间艺人进行培训。在参加《同年哥讲新闻》栏目举行的“方言比赛”基础上,集思广益修改整理出了交警大队有史以来第一个交通安全宣传方言说唱脚本。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熟悉背诵脚本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主要是化心思挤时间。刚好那段时间年度考核非常忙,金紫菱根本没有时间去读去记。“没有大块时间,那就见缝插针吧,办法总比困难多”。金紫菱将资料放在口袋里,吃饭、坐车、睡觉之前摸出来看一看,有空就掏出来瞄一眼,对方言吃不准的就请教年纪大的人,同事家人大为诧异:你这是准备考研究生吗?经过不断的磨,不断的记,不断的切磋,春节前以小视频的形式一亮相,线上线下好评不断,许多人在朋友圈、微信塔群、家族群纷纷转发,许多老人看了,伸出大拇指说:唱得好唱得好,唱到我们的心里去了。

婺剧是金华的地方戏,每逢节庆之时,喧天的锣鼓就在八婺城乡响起,古时亦称“田家乐”。而去年义乌各地演戏的村居特别多,前来看戏的大部分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一天,她听到北苑许多农村要演戏,不禁灵光一闪:这不是对老人宣传的绝好机会吗?于是,她对全市演戏的农村拉出了清单,对宣传团队提出了“短平快、说唱动”的要求,就是时间短、口气平、节奏快、说真话、唱点缀、多互动。通过对宣传节奏的定调、宣传形式的把控、宣传内容的取舍,每一次戏前的交通安全宣传“加演”,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满堂彩”。特别是凌云三区的浙江婺剧演出现场人山人海的,奇怪的是,当婺剧歌词“阳光照锣鼓敲,凌云今天真热闹,要问什么最重要,交通安全要记牢”响起,观众席上立马鸦雀无声,情绪纷纷跟着宣传节奏走,大妈们乐的合不拢嘴,连连说交警还会唱婺剧?真是第一次看到,十八力。面对热情的观众,金紫菱表示,交警部门在做好平时“五进宣传”的同时,戏演到哪里,我们的宣传就跟到哪里,将安全知识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有趣味的宣传能让小孩乐意接受
都说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他们的宣传要求更高。
作为宣传领域的领头人,金紫菱力主“不看广告看疗效”,倡导“二不二要”,即不照本宣科,不讲套话。要蹲下来与小孩互动,要多用提问句,有趣味、有情感,用身边事来强化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去年八月,她来到北苑幼儿园上课,飒爽英姿的着装、随和亲切的表情、妙语连珠的谈吐,一下子拉近了与小朋友的距离,他们的眼睛“粘”在她的身上揭不开,结束之后,许多小朋友跑来要求合影,连老师都感慨,说她的魅力太大了。


脱口秀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时尚,因其诙谐有趣深受社会欢迎。90后的金紫菱敏锐感知到这个新动向,想将其“嫁接”到交通安全宣传上。去年开学前,金华市公安局在全市举行脱口秀选拔赛,金紫菱抓住机遇,发动大家踊跃报名,那一段时间,金紫菱放弃休息时间,帮助种子选手出点子、设笑点、缩文稿,忙的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义乌公安两名选手榜上有名。为打造交通安全宣传新标杆,金紫菱积极与香山小学联系,用脱口秀的形式上好“开学第一课”。那天,在香山小学多功能厅里,众多小学生明亮的眼睛齐刷刷盯着舞台,随着脱口秀、婺剧、顺口溜、儿歌的轮番上场,现场时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活动结束,意犹未尽的老师在感慨:宣传出彩出新,才能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与思考,这样的宣传思路好。


宣传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用真心诚心暖心去面对,靠的是久久为功,才能将宣传像绵绵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信心满满的金紫菱就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宣传者。
(通讯员:朱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