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查看: 1014|回复: 0

50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9

主题

612

回帖

87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02
金钱
4211
威望
140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4-5-27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海南

中东突发近50度超级热浪,五一或传染到我国?分析:高温暴雨并存 

中国气象爱好者

听全文约5分钟500+人听过

一、中东西亚热浪升级,近50度纪录连连被刷新

 

自4月20日以来,从北非到西亚、中亚再到南亚,迎来了一波范围极广、强度惊人的超级热浪。以色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伊朗、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纷纷刷新了本国4月份的历史最高气温纪录,热得几乎让人怀疑是不是进入了盛夏。其中,4月25日科威特的最高气温竟然飙升到了48.9摄氏度,直接把中东地区4月的气温纪录提高了近整整3度,这种幅度在历史纪录中是极为罕见的。

 

 

 

到了4月27日,极端高温的核心区域开始向东移动,巴基斯坦局地最高温度也达到了48摄氏度,而中亚国家如土库曼斯坦的气温也超过了42摄氏度。超级计算机模型显示,这场酷热天气还远未结束。接下来,波斯湾沿岸地区有望冲击50摄氏度关口,局部地区或许将创下人类观测史上同期最极端的热浪之一。

 

 

这场骇人的高温幕后推手,是一道异常强盛的暖脊叠加在副热带高压之上,形成了超级稳定的高压罩顶格局,大气垂直运动受阻,地表不断加热而无法释放热量,最终造成持续且猛烈的热浪爆发。而这种异常的暖脊正在一路东移,目标正指向我国。

 

 

二、暖脊东移,五一假期我国将出现大范围高温

 

从4月28日开始,这股干热气团连同异常暖脊逐步东移进入我国,首当其冲的便是新疆地区。随着气团持续推进,未来几天将带着滚滚热浪横扫我国西北、华中乃至华东大片区域。预计在五一假期期间,我国西北地区率先升温,紧接着华中、华东地区也将被高温覆盖,出现大范围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根据最新超级计算机预报,假期前半段,高温最为集中的区域是陕西、河南、湖北以及四川盆地一带。西安、郑州、重庆、武汉等省会级城市都有较高概率出现超过35度的高温天气,局部地区气温甚至可能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特别是在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空气干热,加上地表升温迅速,体感温度将更加难受。

 

 

到了5月3日前后,随着北方冷空气逐步南下,高温中心将慢慢向东南方向转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新的高温重灾区。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也将在五一后半段感受到烈日的炙烤,户外体感闷热异常。我们在此提醒广大朋友们,假期期间出行务必要做好防暑防晒准备,避免长时间在高温时段暴露在户外,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特别留意中暑风险。

 

 

三、南方雨水不断,高温与暴雨同步上演

 

不过,并不是全国各地都将在高温中度过五一假期。华南地区的天气节奏明显不同,由于切变线活跃,且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扰动的影响,华南一带将在五一期间持续处于频繁降雨模式之中。特别是5月3日至5日期间,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将出现中到大雨过程,局地暴雨频繁出没,并伴随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也就是说,五一期间,我国将出现一边高温炎热、另一边暴雨连绵的复杂局面。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一带为例,前期还可能感受到些许阳光,但从5月3日开始,随着新一轮暖湿气流抬升增强,暴雨带又将铺展开来,局部地区需防范地质灾害及城市内涝等问题。

 

 

另外,未来雨水走势还有一大关键不确定因素,那就是目前正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活动的台风胚胎99W。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99W有望在未来数日内发展为热带低压乃至今年第一号台风“蝴蝶”。如果台风进一步发展并西移接近南海,那么它将有可能“抽走”部分南方地区的水汽,减弱南方的持续降雨;反之,如果台风发展受阻或偏南移动,华南一带的连续性强降雨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五一期间的南方雨水格局是否会发生显著变化,仍需关注99W的发展动态。

 

 

显然,五一假期我国天气形势非常复杂,多地将经历高温与暴雨的双重考验。计划出行的小伙伴,一定要关注临近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行程,既要防晒防暑,也要警惕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出行安全隐患。

 

 

 

 

邀你讨论五一假期你会选择去哪里旅游3讨论数去发布搜索今年高温预测天数5.1天气山东全球疫情中国天气网官网首页阿克套市天气中东地区高温袭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义乌稠州论坛

关注公众号

下载客户端

客服热线:9:00-16:00

0579-85099500

公司名称:义乌好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义乌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楼

浙B2-20070208-3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15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23号
Copyright © 2025 义乌热线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